物理追求完美的理论体系,实现之后可以非常精确预测实际情况,重大突破能够带来重大应用。而这样的理论成果,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能够搞定的。这样新闻效果很明显,能够在普通社会引起一点轰动。
严格按照科学的层级,化学说实在的就是物理下属的一个小分支,系统太复杂,理论很难精确。一般都是通过很多年的实践总结一些经验,缓慢地进步。实验学科的本质都是缓慢积累的经验,精确的理论解释一般都是在实验取得成功后很多年才取得进展。期间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这样,即使化学的成果拥有与物理相似的影响力(比如合成
氨),但是更多参与的人员,就会稀释给个体带来的名望。
各种实际学科都是这个样子,比如turbo-engine,比如复杂的芯片设计,比如各种传统的机械学科,都是类似的(我就不在这里黑生物了)。缓慢的积累,台阶似的细小进步不断叠加。很多很多相对平凡的人的工作的总和才能造就有意义的工作。这样也就没了所谓大新闻的效果,也就没有特别出名的科学家了。
另外,其实普通人知道的物理学家不就是经典力学电磁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那几个人么。那时候是科学的幼年时期,一个天才就能改变一个学科。现在是科学相对成熟的时期,各种体系都建立起来了,突破性的进展很难了,研究变成集团军作战了。所谓的nobel奖,也都是授予一个研究团队中的领导者或者代表人物了。所以,渐渐的,普通人就都只能看到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不会再注意这些成果的漫长发展过程了。
总之,科学的幼年时期,也就是浪漫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当天空中只有两三颗星,你会注意到它们,欣赏它们各自微弱光芒的独特的美。当有着两千亿颗恒星的银河展现在你眼前,世界会被照亮,心灵会被这个伟大的整体震撼。但是任何一颗星星的光芒,无论多么耀眼,都会被其余的所有所掩盖。
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止,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知道钻木取火,直到封建社会人类对自然科学的探究还是处于宏观的定性阶段(数学除外),直到伽利略等一些实验性科学家的出现,开始转向定量的研究,探究事物的本质。比如人们对光的认知过程是,从墨子记载的小孔成像,到发现折射反射定律,这属于定性的研究,发现光沿直线传播,以及折射反射现象,但不知道怎么去解释,直到电磁波理论的提出以及后来爱因斯坦解释了光电效应,才相对完整的认识到光的波粒二象性。
所以,对自然科学,最开始是发现现象,然后总结经验和规律,这其实就是化学的研究范畴,比如化学里面我们学过,原子外层电子的排布,第一层只能2个,第2层只能8个....,这是化学家最开始总结的,但是为什么却解释不了,而量子力学按照轨道能量和粒子自旋态的原理给出了答案。从此,可窥一斑。
物质世界的探索开始于经验,但都将归于化学,化学最终归于物理。其实,从世界发展史也可以看出,每次发生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都是在基础物理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就不举例了),物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有人说物理最终是归于数学,而数学最终将归于哲学,也就是一切事物的最终归宿是“哲学”。
门捷列夫啊周期表啊居里夫人啊。镭啊苯环啊名字想不起了,诺贝尔啊。TNT啊,还有发明青霉素的那个。。好像是没有物理有名哦。
化学不是可以称之为分子物理学的一部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