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听众跟你之间的关系?
听众,大家会以为是很多人。实际上你说出去的话,哪怕一个字,听的人听觉上只是你一个人在点对点地对他说。就像现在你跟我说话,我只捕捉到你说话的信息量,以及语气、语态、语流和语言的内容。
“听众”不一定要设定为一个角色,但一定是一个你信任的人,他可能是我的家人、朋友、工作伙伴等等。如果没有这个状态的话,对方也不可能信任你。
怎么驾驭朋友和听众之间的关系?
在“众”字里,三个“人”加一起形成一个“众”,像民众、群众、听众都是“众”,这就说明什么样的人都有。你把别人当朋友,但别人未必。但是如果你不把他当朋友,甚至把他当敌人的话,那他只可能跟你产生更大的对立。
在生活当中,你用各种方式跟别人说话,都不如你对朋友说话自如。跟别人讲话的时候,你要注意基本的语言面貌,可能话里有你的诉求和目的;跟朋友说话,往往要掏着心窝子让自己爽,让对方舒服,让彼此和谐。
在“听众朋友”的组合里,如果在“众”和朋友之间找平衡,首先要让人不烦,让自己的信息能够达到最大化,达到“众”当中的某个人,或者某些人,就能达到目的。
工作中,经历怎样“好好说话”的过程?波峰波谷都有,总体是螺旋上升的。
刚开始接触这个工作时,发现面对一个你完全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听的“众”,你不知道怎么说。那时候最在意的就是,千万别让“众”当中的一个人,或者很多人烦你!然后就想尽办法不让人烦,还要小心翼翼地等着别人评说。
比如:你声音这么差,这期节目主持得不好,各种驾驭能力不足,你还来话筒前跟大家说,你行吗?等等。但是逐渐的发现,原来你是行的:你是一个独特的你,你有你独特的说话方式,有你独特的信息沟通驾驭能力。虽然不是什么都行,却慢慢地建立自信了。
另外更重要地是,要让自己的话入到别人心里,让人对你发生兴趣。最终理想的状态是:哪怕你不说,别人也都等着你,哪怕只是一声“你好吗?”他也愿意听,这是最好的状态。
我想当你学会说话的时候,而且说的话都是正能量,听了你说话之后,感觉到身心愉悦,而不是满腹怨言的带有负能量的唠叨。
那就不要说废话空话,还是实在一点好。也别说他不喜欢或者抵触的话题,这样你容易被揍。无趣的话题也没有人会喜欢,锻炼说话的技巧让你也能做一个侃侃而谈有趣的人。
就我来说,听着别人说话,没有乐趣也不是我喜欢的话题,我就真的想发飙,这是什么玩意,听的我想打人,我自然不会继续听下去,或者给他好评。但是有一类人特别优秀,他说的话都能让你产生共鸣,不由自主的想听他一直说下去。哪怕一整天同一个话题也不会感觉到无聊。
大家都知道李阳,一个优秀的英语学家,经常会四处演讲,高中的时候我就听过两次,说实话他特别优秀,不说其他方面就是英语的成就那就不错了。我不太喜欢听别人说话,可是他让我刮目相看,他说的每一个字我都能体会到亲情,每一次都会哭泣很久,不止我还有很多的学生,都在下面哇哇大哭,哭完以后还特别感谢他。这就是实力。
注意到他人的情绪、感受~
如果你在讲话时只顾着你自己,一直一个人噼里啪啦讲一大堆,说了特别久,特别漫长,一大堆废话却没有重点,那别人自然不愿意听你讲话呀。所以,在讲话时,要注意互动,不能全程都是自己讲,而不顾及他人的想法。比如说,你讲的时候你了把“你听明白了吗?”改成“我讲清楚了吗?”
这样一来,他人就会觉得你非常的尊重他,同时也会更加地认真听你讲,因为你在讲的过程之中会问她,而不是等到讲好之后,草草结束。他在心中知道你随时会问及她,所以他时刻准备着~
除此之外,在讲话的时候,你也应该幽默一点,不要太严肃,太严肃的讲话,会让氛围变得非常的紧张,别人也会由紧张变得不厌烦,所以,尽量用幽默的语言来阐述你想要表达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