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影响自己最大的书有两本,一本是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讲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如何抛家弃子,以爱好的绘画为生,最后在一个小岛上孤单而壮烈地死去的故事。一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讲的是一个青年男子受到尼采强力意志思想的影响,决心摆脱社会公义道德的束缚,杀死剥削自己的房东老太,却同时误杀了另一个无辜老太,与内心展开良心与意志的激烈搏击后,最终崩溃选择自首的故事。
《傲慢与偏见》初中的时候一遍遍读,影响了我今后的爱情观。女生要落落大方,自然潇洒,不要无病呻吟闲没事儿矫情,会有人因为你的灵魂而爱上你的。女生在恋爱里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傲骨,不要因为对方的身外之物而委曲求全。做错事情后不要因为自己是女生就可以理直气壮不道歉,要学会承认错误。恋爱里两人是平等的,精神上是依赖又独立的,保持自立,保持一颗向上的积极的阳光的心。
《长相思》——桐华努力是一生需要做的事情,且不需要理由,严谨——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勇敢 —— 挺身而出,化身矛化身盾,坚守自己的地盘,为自己在乎的,需要生命的力量去抵抗。关于信念亲情守不住活着就会受累,不要退步退是不可能退的,唯有前进。生命中总有需要守护的东西,也因此请平时努力。关键时刻才有实力勇敢。
仔细想想,其实是余华的《活着》,在读这本书前,我一直对自己能看完这本书不抱希望,但掀开之后,就会沉迷其中,我认为吧余华的书里《活着》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前半生的徐福贵很辣鸡,我也是如此。我不能这样,我们都不能这样。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高中看的。那时候觉得看到了自己目前为止的一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成长过程中有过的纠结和释然。听起来好像有点玛丽苏,但是那是我看的最后一本纯青春小说,也是我不愿用青春校园类小说去形容的一本书。
一个杂志,《儿童文学》。人或早或晚的,就像《Stoner》里的情节一样,会有一瞬间被一个触动你的东西改变,突然意识到人生,突然意识到孤独,突然意识到人可以拥有感性的心绪。
因为《儿童文学》,这个时刻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到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