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千万不要信“读书无用论”,不记得是在哪里看过的了,一个中年男人看着面前的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吹嘘“自己没上过大学现在却和大学生挣得一样多,读书有什么用”然后项目经理说“你从初中毕业到现在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和一个刚毕业就和你差不多薪资的大学生比,不觉得哪里不妥”,那人顿时哑口无言,今天刚出去做兼职挣了90,真的累。我真的不希望以后每天都做这种工作,我不想,我该看书了,90后绝不是垮掉的一代。
我看过总是好的,至少愿意去爱国主义,去极端,去奋进。鲁迅说,未来中国人脊梁,就在那些沉默围观者艰难跋涉,却不笑者的身上。但是我同样认可,愤青是一个麻木极端没有力量不睿智的团体。成大器需要愤青,但是如果迟迟在愤青不会做事实,他也只能是个愤青。 观点多种多样,蒋方舟说过句话,读来让人悬壶灌顶——“当金钱也不可以终止一个人愤怒的话,那他真的是个愤青”。
个人认为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人,只有年轻人才有理想主义的豪情,越往后是越少的。理想主义的特点就是眼睛里揉不进沙子。对社会阴暗面特别敏感。这难道不好么?难道各位都希望年轻人也都老于世故,成为圆滑处世的老油条吗?年轻人对现状的不满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我看到很多啊对待恋爱关系,“作天作地”是年轻人的做派,年轻人拜金,追求高品质生活,如果鼓励追求梦想,就都是音乐和艺术。
我记得有两个:一个是:年轻人都喜欢彻夜狂欢夜店泡吧,还美其名曰“活在当下。还有就是观点激进,容易冲动,凡事和年轻沾边的都叫考虑不周全。
我们把有个性的90后认为是90后的共性。认为90后是从互联网中成长的一代,其实农村里的90后大多都是在作业考试里成长的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