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无公害蔬菜生产种植规范及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元公害蔬菜牛产通过肥料的施用不仅要满足蔬菜对有养冗素的需要.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而且施肥要有利于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并不造成对蔬菜和环境的污染,其施肥原则如下。
第一.在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要创造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养分循环条件,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当地的有机肥源,合理循环使用有机物质。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是由植物、土壤和动物三个其本部分组成,要协调与统一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利用植物(绿肥)及植物残余物(秸秆等)、动物的粪尿及废弃物和土壤中有益的微生物菌群进行养分转化,并不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天然肥力;
第二,经济、合理地施用肥料。要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质量要求,根据气候、土壤及作物生长的需要、正确选用肥料种类.确定施肥时间和方法.力求以较低的投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绿色食品生产要以有机肥为主体和基础。施用的有机肥要有高温堆制、过筛去杂物等无害化处理措施,以减少可能造成的污染和副作用。
第四,充分发挥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分解养分和提向土壤肥力的作用;为此,要通过农业耕作措施,调节土壤中水分、空气、温度等,创造一个适合有益微生物群繁殖和活动的环境,以增加土壤的有效肥力。
第五.适当控制和减少化学合成肥料的施用,尤其各种氮素化肥。化肥要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在有机肥施用基础上使用化肥。
无公害蔬菜是因为蔬菜产品或加工品受到某种污染源的污染而提出的,是指蔬菜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最终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或行业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并经过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批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初级农产品。其中产品标准、环境标准、生产资料使用标准为强制性国家及行业标准,最终要求食品基本安全。
也就是说,在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某些化学肥料和符合要求的有机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生产调节剂、除草剂等,但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在此前提下从维护菜田生态环境出发,本着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的原则进行生产活动。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规定,产品质量必须由农业部所属的专门机构检测、认证合格后使用统一的标志。由农业部负责组织和运行。蔬菜的生产离不开其生长发育的环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的气体、粉尘、污水等均会对菜田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造成菜田生态环境污染,而在这些污染地区生产的蔬菜产品,必然不能适应绿色消费的需求。生产基地的选择是切断环境中有害或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及防止蔬菜污染的首要和关键性措施。所以,无公害蔬菜周年生产要求环境远离有大量工业废气、废渣、废水排放点,具有良好的灌排条件及清洁的灌慨水源等。
就大气而言:要求基地远离城镇及污染区,在盛行风向的上方,无大量工业废气污染源;基地区域内气流相对稳定,即使在风季,其风速也不会太大;要求基地内空气尘埃较少,空气清新洁净;雨水中泥沙少、pH值适中;基地内所使用的塑料制品无毒、无害,不污染大气。
就灌溉水而言:要求基地内灌溉用水质量稳定,如用江、河、湖水作为灌溉水源,则要求在基地上方水源的各个支流处无工业污染源影响。就土壤而言:要求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酸碱度适中,土壤中元素背景值在正常范围以内,土壤耕层内无重金属、农药、化肥、石油类残留物、有害生物等污染。
无公害蔬菜周年生产优选环境:①基地周边2km以内无污染源,基地距主干公路l00m以上;②基地应尽可能选择在该作物的主产区、高产区和独特的生态区;③基地土壤肥沃,旱涝保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