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多见忧郁、焦虑、猜忌、灵活性差、记忆力减退,但往往不承认是自身的原因。若孤独感和失落感明显,则会影响老人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因此儿女们应该对老人有耐心的感情投入,生活上多关心,必要时请医生检查,用一些调节情绪的药物,可能会有所改善。
常见的老年人心理障碍有:
1、离退休综合症
即对退休后角色的改变产生的一系列心理不适应的现象,如焦虑、抑郁等。
2、生活适应障碍
多因体力、大脑活动能力减退,生活范围狭窄,患病等使生活能力变得低下,进而影响了健康水平。
3、人际交流少,使社会适应能力、应激能力受影响。
时间长了可表现为情感淡化。
4、对疾病的抵抗力减低。
5、丧偶问题
由于老伴的过世,家庭生活、生活方式发生显著改变,由此易导致忧郁、焦虑等,甚至患病,加速衰老。
因此,子女应对老人倍加关心、体谅、照顾,消除他们对年迈、疾病、孤独、贫困等不良心理。扩大生活面,转移注意力。同时鼓励多学习、勤动脑,多结交朋友,和他们聊天,沟通思想。乐于接受新事物,用求知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保持稳定情绪。
1、老年情绪障碍。主要指老年期的抑郁和焦虑障碍,表现步入老年后,由于空巢现象和退休,容易产生无用感和孤独感,这种心理的负性体验可能导致抑郁情绪的出现,逐渐变得离群索居,不愿和人交往,不想出门做事,自我封闭,非常的低落,容易失去信心,甚至没来由的自责,看不到希望和乐观的未来,甚至抱有轻生之念。焦虑障碍呢,多表现莫名的心情烦躁,控制不了的担心紧张,老感觉有事情要发生,提心吊胆的过一天。有的老人总是身体不舒服,常见的是疼痛和疲劳,有时心慌气短,有时头晕目眩,有时纳差便秘,有时腹胀便溏。老年人如果还伴有多年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或卒中后,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的负性情绪,应当充分的重视和早期专科治疗。
2、老年失眠症 虽然没有明显的抑郁症状或突出的焦虑发生。失眠也是老年期多发的问题而困扰他们。多表现躺在床上半天也无法入睡,或者稍微有点动静就容易受惊而醒,再无法入睡,或者有的人每天凌晨3、4点醒了,就一直到天大亮也不能睡安稳,而白天则昏昏沉沉,头脑不清,反应也感到迟钝,做事也没效率,还容易发脾气。当然可以理解,睡觉这个大问题不解决,能不心烦意乱嘛!
(1)依赖心理:依赖是指老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和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
(2)抑郁、焦虑心理:老年人由于身体器官与组织老化,免疫能力降低,人体功能及活动能力下降,容易引起悲观、失落和忧虑等老年抑郁情形,或表现出压抑、沮丧、厌世或自杀等老年抑郁症状。由于生活中烦心事或受老年疾病长期困扰,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而长期存在焦虑心理又会使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焦虑和恐惧等。
(3)孤独心理: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从而产生孤独心理。产生孤独原因有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楼综合征、丧偶和缺乏交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