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泰。他那忧郁的眉头似乎到牺牲都一直没有解开过。他是个英雄么?他带领队伍在无人区艰苦的巡山,他抓获盗猎分子,他缴获羊皮,他卖羊皮……对于这个人物我有太多的疑问,人物的原型又是怎样的呢?“1994年1月18日,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在一番激战后,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索南达杰让2名队员将一名被打断了股动脉和另一患有高原肺气肿的盗猎者送到医院抢救,当时靳炎祖和另外一名队员留下来看守。盗猎分子借口让靳炎祖进车喝水休息,突然将其与另外一名队员按倒在地,解除了武装。返回后发现情况有变时,索南达杰与盗猎分子展开了枪战,被打断了腿动脉。5天后,索南达杰保持跪射姿势、已冻成雕塑一般的尸体被发现,而靳炎祖则在被盗猎分子用刀子在脸上刻了字之后活着回来……”
一时间,索南达杰的名字写满了各大报纸,人们开始注意这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可可西里巡山队。然而“野耗牛队”的覆灭与它被新闻媒介、各种环保组织和公众争相视为英雄团队来得同样悲壮。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这支始终没有明确身份的“民间英雄”一直挣扎于生存边缘,它的个案悲剧或许是英雄与制度相冲突的又一真实版本。而我们应该关注的另一个事实是,与查获盗猎分子600人,缴获藏羚羊皮近9000张的辉煌战绩相并存的是,近7000张的藏羚羊皮不知去向 ……1998年4月,时任西部工委办公室主任的靳炎祖带领7名队员在巡逻中,抓获了一个盗猎团伙。在押解途中,他们放走了盗猎人员和一辆车,又把收缴来的藏羚羊皮卖掉,每人分了4000多元。对此,靳炎祖对这一事实毫无异议:“是我主张卖的,哪怕是杀头,我也要担这个责任。”那么,是什么使这位传奇队长说出了如此“豪言壮语”。 日泰队长无疑是一个英雄人物,虽然他也卖藏羚羊皮,但那只是一种使巡山队生存下去的方法——“用死去的羊保护活着的羊”。
《可可西里》中的谁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日泰吗?他是领袖,是父亲,是雷厉风行的行动者,他的行为清晰,但给我们带来的身份认同感却是--模糊,他的身上混杂了英雄和现实,事实上整个电影都混杂了复杂矛盾的心态。它是一个在荒诞境遇中已经放逐了自我,
已经把自我的位置和意义完全抵消、异化掉的人物。他不是警察,只是以西部工委的名义行动的自愿巡山队成员,他对在冰上抓住的捕鱼的人罚款,现场开条子并从口袋里把公章拿出来盖章;他指示队员卖皮子;他不顾队员和自己的性命去追那个老板;似乎这一切都会让我们对人物的正义性和纯洁性产生怀疑。而后,日泰单身遭遇老板被打死。似乎日泰的牺牲时对他银幕形象的升华,或者说是一种保全。这样,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非典型化的英雄,甚至非英雄。他是一个在沙漠花自然环境和在艰难、充满无力感、荒诞感的社会环境中枯萎、坍塌的人物。
好人和坏人都很无奈……
这个电影就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就是一个记者跟随着一个队伍,反盗猎的队伍进去。所以它的表述基本上它采取的是一个所谓反戏剧性。电影一定要有高潮、有戏剧性的故事,非常复杂的故事,但是这个电影它故事是相对来说,非常单纯和简单的,实际上主要的情节就是这个反盗猎的队伍的一次行动,一次巡山的行动。跟着几辆吉普车,进入到可可西里的深部,可可西里深部就有很多盗猎者在活动,那么这个电影就是讲的是这个他们一次巡山的行动,非常像一个纪实的纪录片的这种格局,非常像一个纪录片。所以这个电影宣传的时候,它在表述的时候,它的宣传都是说我们是用生命来拍的,我们这个是用生命拍的。
可以去这里看视频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