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泥石流的分布
空间上,一般处于峡谷山区、断裂构造带、地震火山多发区。岩石强风化,多破碎,形成了表层的松散堆积物。
时间上,发生在暴雨期(雨季)且具群发性,没有强降雨而形成的山间洪流,是卷不起泥石的。
从全球范围来看,泥石流多集中发生在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环太平洋山系和欧亚大陆内部一些褶断山区,非洲、大洋洲、南北美洲东部等稳定陆地则较为罕见。而恰好,这些地区往往还有产生暴雨的气候条件。
如何防治
对于降雨,基本上无能为力了,
于是,只能以防治滑坡或者防治山洪的措施,予以防灾减灾。
滑坡防治
如上面所说这些,要判断是不是滑坡地区,不算困难。
通过地质、地形、地下水等调查,踏勘,钻孔等。
由于不断地受到重力影响,具有向下滑动而变平坦的趋势。然而,由于构斜坡的土体或岩石具有一定强度,对向下滑动有一定的阻力,因此,仍能保持斜坡的形状。
可是,这些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生变化。例如,由于河流冲刷坡脚或人工开挖边坡,斜坡形状遭到改变,致使斜坡应力状态也发生变化,从而增大了滑动力;即使斜坡的形状没有改变,但是由于雨水通过土体和岩石的孔隙和裂缝渗入地层内,在渗透水的作用下,土体或岩石的强度降低,减小对滑动的阻力,因而产生滑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