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朋友的经历吧。1997,香港回归那年,她在一家麦当劳餐厅干点单员。那时候,月工资好像五百左右。那年,她已经二十八岁了,结过一次婚,老公是渔民,打鱼赶上台风,人没了。她自己带一个五岁的女儿,由老家父母跟公婆轮着照看。98年,她从麦当劳辞职,去了一家从事医疗器械方面的日资企业干销售,月工资七百加提成。由于公司刚登陆中国,主要经营进口器械跟配件为主,她所在的销售部只有五个人。日方课长需要从她们五个人中提拔一个销售部经理,让她们五个人推荐一个,由于刚成立,五个人同时去公司,所以没有业绩跟资历可言,她用一套一百块钱的化妆品买通其中一个同事,让那个同事第一个提议她做经理,趁着其他人不好意思反驳,成功坐上经理的位置。
那是我们学校建筑系的一位学长,这位学长来自偏远山区,家庭条件特别差,所以他的生活费都是自己半工半读勉强凑齐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刻苦。据说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这位学长曾经请了半年病假,不过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给他交学费,所以他只能请病假打了半年工,才堪堪凑足一年的学费。不过即使在这么刻苦的条件下,我这位学长却从未耽误过学习,他的成绩总是牢牢的霸占全系前三,拿着优秀学生的奖学金,甚至被评为市三好学生。在我毕业那年,我的学长正在考研究生,据说成绩非常喜人,最后被北京的一家名校录取!他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对“励志”这两个字最好的诠释。
励志故事之:所长无用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心得: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在我十九个年头中,有过两次大的迷茫时段,第一次是在初二左右,那时候总对一个女生有一些情愫,我们刚开始是很好的朋友,我从不表达这一种情愫,我希望的就是这样的朋友之间就好,但后来因为一些事我们的关系没有之前那么好了,慢慢的,我们像是变成了陌路行人一般,而且当时成绩也不想之前那般稳定,当时是真正的迷茫,真正的不知所措,把自己锁在房间,把灯关掉,透过窗户看星星,但我们初中老师给我们写了三句话:“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在做什么”。这三句话至今我还记得,我也因此在迷茫中坚持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考上高中,后来也如我所愿。
非常喜欢喜欢布拉德皮特的《点球成金》,讲述了一个低资本的球队如何取胜的故事。影片中有个细节,布拉德皮特问球队的老星探们,“现在的问题是什么”,老星探们说是没有找到有好潜力的球员。皮特不满意还是不停的重复问,“现在的问题是什么?”皮特给出了答案,“问题是,我们每培养出一个新人,就会被别人高薪挖走,然后我们又得重新挖掘培养,陷入恶性循环。”皮特想的是怎么跳出这个循环,怎么在以弱胜强。
分享我一个同学的例子,在未搬到县城的时候,我家还住在农村,和他算是发小。南方某个18线城市的农村,用家徒四壁形容他家也不算过分,但我同学从小就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特别喜欢字写得好看的同学,结果他五年级时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把字练得好看到连语文老师都竖大拇指,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当一个人能真正静下心来专注于某件事,真的连上帝也会为他让路,没有什么困难能真正打倒一个耐心与勇气并存的战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