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的傍晚,是我关于年儿的深刻记忆的开始。这一天要恭送陪伴了全家、保佑了全家一年的灶神上天。恭送的祭品可以多种,必不可少的是饺子。村里人,有的早晨送、有的中午送、有的晚上送。这一天,每到饭时,小小的村庄鞭炮声就噼里啪啦响。我家总是晚上送,奶奶说,灶神保佑全家辛苦一年了,多留老人一天,让老人再吃一天饭。早饭前,奶奶就给灶神烧纸磕头;午饭前,还是摆着贡品给他们烧纸磕头。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过年过节了。因为一到过年家里就热热闹闹的,还有好多好多的肉吃,终于可以见到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他们会千里迢迢赶回来团聚,给我买新衣服、买好吃的,不过印象最深的就是吃年夜饭,一大家子都围在一起,边看春晚边吃饭,觉得那时候饭菜格外的好吃!
我最喜欢的一项,煮肉。这个活儿一般都是父亲来做。他把肉洗好,简单地分割成一个个四方块儿,放在大地锅里,加上花椒、茴香、肉蔻什么的,锅底的木柴哔啪作响,火苗通红耀眼,不久之后,整个院子都飘着我至今都难以忘怀的肉香。
新年除了可以穿新衣服,最开心的莫过于有压岁钱可以拿!那时候,对钱也没什么概念。见到叔叔阿姨,乖乖说声“新年快乐”,就有红包可以拿,最后都被妈妈以“你还小,我帮你存着,以后再给你”的理由上交了。
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挂起大红灯笼。满眼的红,一下子就给人一种喜气洋洋的感觉。特别是到了元宵节,大红灯笼都亮起来,真有种“花市灯如昼”的感觉。
大扫除!小时候每年我妈最焦虑的是家里的大扫除总还没空搞起来,早晚都要琐琐碎碎念叨着。要全家大干一整天,扫屋顶爬窗台,我会里里外外地奔跑递抹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