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蝗于幼虫时为害并不大,只有长至5龄成为成虫时才产生为害,即“不起飞,不成灾”,所以将飞蝗消灭在起飞之前是灭蝗关键。高密度蝗区的应急防治一般采用喷撒化学农药,低密度螳区可采用生态控制、生物农药等。(1)农业防治:兴修水利,排灌配套,使旱涝无灾,有利土地耕作利用。讲究精耕细作,一般耕地翻上两次,并做到深翻,不但有利于播种和作物生长,也可起到消灭蝗卵的作用。改变飞蝗发生地的植物组成,栽培飞蝗不嗜食的经济作物,如蓖麻、桑、豆、棉、麻等,既恶化飞蝗的营养条件,又可发展副业。改变发生地的小气候(如通过喷灌、植树种草等措施调节田间温、湿度,风速等),也可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宜场所。(2)生物防治:我国目前在治蝗工作中积极推行的生物治蝗、生态治蝗方式,就是利用自然手段控制飞蝗数量,成本较低且对环境无污染。例如:招引粉红椋鸟灭螳,牧鸡、牧鸭捕食飞蝗也是生物灭螳的好方法。近年来,我国应用飞蝗微孢子虫、绿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蝗虫技术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证明它在治理飞蝗中具有重要潜力。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可压缩化学农药用量,减轻环境压力。(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要根据发生的面积和密度,做好飞机防治与地面机械防治相结合,全面扫残与重点挑治相结合,夏蝗重治与秋蝗扫残相结合,准确掌握蝗情,歼灭煌蝻于3龄以前。每公顷用50%马拉硫磷乳油900~1350毫升或40%乐果乳油750~1050毫升或25%敌马乳油2250~3000毫升,也可用4%敌马粉剂30千克,喷粉防治。大面积发生时,在地势平坦的蝗区,可用飞机超低空喷雾治蝗。
一、农业防治:1、减少蝗虫的食物源。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则可以防治蝗虫。2、减少蝗虫的生存地。有些蝗虫发生地地势较低,可以把这样的地块改造成池塘,养鱼、养虾,这样可以使蝗虫的生存地大大减少。3、减少蝗虫的产卵地。
二、生物防治:1、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蝗虫的天敌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鸟、真菌、病毒、线虫、捕食性的甲虫、寄生性的蜂类、寄生蝇类等。蚂蚁、步甲、芫青、雏蜂虻、食虫虻等都是蝗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2、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目前用于防治蝗虫的生物农药有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和印楝素。蝗虫微孢子虫是蝗虫专性的、只有单个细胞的原生动物。蝗虫取食了有微孢子虫的食物后,就可以引起蝗虫得微孢子虫病。绿僵菌是蝗虫的病原真菌。蝗虫接触了该真菌后,真菌就可穿透蝗虫的皮肤(体壁),进入到蝗虫的体内繁殖,或是产生的毒素,或是菌丝长满蝗虫体内使蝗虫死亡。印楝素是从一种叫做印楝的树中提取的一种物质,属于植物源杀虫剂。3、生物防治是牧鸡、牧鸭治蝗。牧鸡、牧鸭治蝗就是养鸡、养鸭来吃蝗虫,达到消灭蝗虫的目的。
很多化学农药都可以用于防治蝗虫,目前用于防治蝗虫主要有机磷类农药的马拉硫磷、敌敌畏;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绿氰菊酯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卡死克等。还有很多混配的农药,如快杀灵等等。目前地面化学防治常用农药有:75%马拉硫磷油剂、2.5%敌杀死油剂、5%卡死克水剂、45%敌马乳油、30%辛氰乳油等。均可按上述农药的使用说明书配药喷施。这几种农药的施药方法是,地面防治的施药方法以超低量喷雾(喷洒药液1.5-2.25升/公顷)和低容量喷雾(喷洒药液10-15升/公顷)为主。也可适当采用喷粉或撒毒饵进行防治。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特别注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高选择性的农药,还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