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率是指显示器上显示图像的像素数,一般用长乘宽来表示,显然,分辨率越高图像表达的越清晰。分辨率可以从显示分辨率与图像分辨率两个方向来分类。显示分辨率(屏幕分辨率)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有多少。由于屏幕上的点、线和面都是由像素组成的,显示器可显示的像素越多,画面就越精细,同样的屏幕区域内能显示的信息也越多,所以分辨率是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可以把整个图像想象成是一个大型的棋盘,而分辨率的表示方式就是所有经线和纬线交叉点的数目。
显示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显示屏越小图像越清晰,反之,显示屏大小固定时,显示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图像分辨率则是单位英寸中所包含的像素点数,其定义更趋近于分辨率本身的定义。分辨率决定了位图图像细节的精细程度。通常情况下,图像的分辨率越高,所包含的像素就越多,图像就越清晰,印刷的质量也就越好。同时,它也会增加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描述分辨率的单位有:dpi(点每英寸)、lpi(线每英寸)和ppi(像素每英寸)。但只有lpi是描述光学分辨率的尺度的。虽然dpi和ppi也属于分辨率范畴内的单位,但是他们的含义与lpi不同。而且lpi与dpi无法换算,只能凭经验估算。另外,ppi和dpi经常都会出现混用现象。但是他们所用的领域也存在区别。从技术角度说,“像素”只存在于电脑显示领域,而“点”只出现于打印或印刷领域。而每个图标和文字等显示内容是恒定的像素点构成的,所以低分辨率时图标和文字会显得较大,而高分辨率会显得较小。常用的分辨率有:640*480,1024*768,1280*1024.
分辨率和图像的像素有直接关系。我们来算一算,一张分辨率为640 x 480的图片,那它的分辨率就达到了307200像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0万像素,而一张分辨率为1600 x 1200的图片,它的像素就是200万。这样,我们就知道,分辨率的两个数字表示的是图片在长和宽上占的点数的单位。一张数码图片的长宽比通常是4:3。LCD液晶显示器和传统的CRT显示器,分辨率都是重要的参数之一。传统CRT显示器所支持的分辨率较有弹性,而LCD的像素间距已经固定,所以支持的显示模式不像CRT那么多。LCD的最佳分辨率,也叫最大分辨率,在该分辨率下,液晶显示器才能显现最佳影像。目前15英寸LCD的最佳分辨率为1024×768,17~19英寸的最佳分辨率通常为1280×1024,更大尺寸拥有更大的最佳分辨率。显示器呈现分辨率较低的显示模式时,有两种方式进行显示。第一种为居中显示:例如在XGA1024×768的屏幕上显示SVGA800×600的画面时,只有屏幕居中的800×600个像素被呈现出来,其它没有被呈现出来的像素则维持黑暗,该方法较少采用。另一种称为扩展显示:在显示低于最佳分辨率的画面时,各像素点通过差动算法扩充到相邻像素点显示,从而使整个画面被充满。这样也使画面失去原来的清晰度和真实的色彩。
分辨率跟文件尺寸是相对的,在一个固定的图片中(特指位图),尺寸越小相对的像素就越大,也就是感觉越清晰。尺寸调的越大像素就会越小,就会很模糊。72像素/英寸的图片如果输出打印的话,你照的图尺寸多大,打印出来就有多大。也就是说像素越大,图片的精度就越大。相片最好用高精度输出。一个图他的原始分辨率如果本来就不高,那么你怎么修改它的分辨率也不会比原来更清晰到哪里去,这是“先天”原因!分辨率是度量位图图像内数据量多少的一个参数。通常表示成每英寸像素(Pixel per inch, ppi)和每英寸点(Dot per inch, dpi)。包含的数据越多,图形文件的长度就越大,也能表现更丰富的细节。但更大的文件需要耗用更多的计算机资源,更多的内存,更大的硬盘空间等。假如图像包含的数据不够充分(图形分辨率较低),就会显得相当粗糙,特别是把图像放大为一个较大尺寸观看的时候。所以在图片创建期间,我们必须根据图像最终的用途决定正确的分辨率。要保证图像包含足够多的数据,能满足最终输出的需要。同时要适量,尽量少占用一些计算机的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