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些知名的互联网公司都会有零食专柜,例如Google、facebook、豌豆荚等等。设立零食专柜是公司希望能给员工们打造家庭化的工作体验,提升员工对公司归属感的一种方式。或许大多数公司都觉得零食只是一个浪费金钱的东西,对提升效率等等毫无帮助,如果你敢跟你现在的老板提出,建议公司搞免费零食专柜的话,可能连你的同事都会反对,还给你回一句你想的太多了,那就更不要说老板了。
2.我们公司的零食制度是在公司经营比较困难的时候建立的,如果没有记错应该是2012年的6月左右,那时候很多单还没有收到尾款,不少新客户签了合约都没有付款,新单的数量也开始越来越少,而且公司当时是向正规化转型,所以资金十分紧张。当然我们启动零食制度的经费也没有多少,当时公司也没有给明确数字,财务说计划是每月100元左右,虽然少得可怜,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记得当时公司大约是5-6人左右吧。
3. 后来老板娘希望公司的同事能重视公司环境的保洁,所以希望大家来轮流搞卫生,当大家知道卫生不好搞了,平时就会做好保洁工作,这样搞卫生的时候才没有那么辛苦,公司的环境就会有很大改善。但是如何执行呢?大家都是大学生,而且搞卫生也不是他们正职工作,他们也有权SAY NO的,毕竟小公司本来就没有多少留住人才的资本,还要他们搞卫生,那相当于把他们逼上梁山了。
4.最后刘子骏给老板娘建议,或许可以跟零食费用挂钩,我们把整体零食费用提升到300元/月,每个星期搞两天卫生,初定是星期二和星期五,按照我们当时的人员来算,基本上每人每月只需要搞一次卫生就可以了,而且工作量不大就是擦擦桌子、吸吸尘、倒垃圾,1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了。相当于每月只花10分钟劳动一下就可以享用公司的零食,不搞卫生也可以,就没有零食吃咯!这样公司不强制让大家自由选择,比直接下一个政策要好很多。
虽然此事看似是个人行为,与企业无关。但一个事实是:这家企业并没有因为提供零食和饮料这样的“福利”而留住员工,反而造成了员工的流失;假如这位辞职者是一位优秀员工,那么对于企业的各种前期投入来讲,则是人力资源上的损失。而就网友的反应看,许多人对免费零食和饮料趋之若鹜,仿佛这就代表了好的员工“福利”。我认为这样的看法,值得打一个大的问号。除了提供免费餐饮,现在还有公司在办公室提供休息床位甚至淋浴设备,方便员工加班,恨不得全体员工以企业为家,24小时驻守。这到底是“福利”,还是让员工牺牲私人时间,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恐怕明眼人自有答案。如果真以员工福祉和健康为重,我看倒不如按时上下班,杜绝加班,让员工有更多时间上菜市场买菜,自己做饭,健康烹饪,有更多闲暇时间健身锻炼,与家人朋友在一起,以缓解紧张工作带来的压力。零食、饮料能值几个钱?垃圾食品、碳酸饮料是肥胖元凶,这一点现在连小学生都知道吧。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反驳:你看国外一些大公司,把免费食物和零食当员工福利,这很正常。Google以福利好著称,其中一个指标就是每150英尺内就能找到食物。可是,所谓企业福利是一个综合指标。相对零食这样的“小恩小惠”,更重要的是,Google还提供免费的健身课程和健身房,免费的癌症筛查、育婴假期,以及健全的带薪病假制度。因此,“辞职回家减肥”这样的事,要害不在年轻人多不靠谱、辞职理由多奇葩,而应该反过来问:企业怎么才能留住人。假如我们对于“福利”的看法,总停留在各种小打小闹的“好处”之上,而不是一种制度性的岗位保障有病看病能请带薪假,转岗离岗安排更人性化,那么,若你不幸将来也写辞职信,总有笑不出来的那一天。
1.提高员工效率。很现实的一点:想要员工效率高,全身心投入工作,企业就得知趣的帮员工打理生活琐事。所以才有了硅谷的食堂传奇,有了BAT的无息贷款,有了国企民企的员工子弟幼儿园。办公室零食也是如此。员工给你干活给你加班,忙得腾不出空来出去吃饭。如果办公室没有零食,加班的员工就不得不在为客户点灯熬油绞尽脑汁的同时还饿着肚子,没准给客户写完方案就开始写辞职信了。
2.归属感。管吃,这在很多人印象中不是企业福利,而是家里老妈给的福利。员工的幸福感会因为企业老板贴心准备的茶点零食点燃并且可能成倍扩大。企业对于零食茶点的精心选择也可以体现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暗示公司也可以像家一样温暖。雇主也可以像家人一样给到员工切实的体贴和关怀(虽然咱知道不太可能,但企业也算是尽力了)。员工会对公司产生了一种美好的很玄的感觉——归属感。该情绪可以衍生出更多美好的情绪。
人性化,留的住人,招的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