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唱戏,一个清洁工老大爷跑去说,梅先生,您这儿处理的不对,我琢磨着不是这么个事儿啊。你要换了我,我会说,大爷,您来,跟您说三意见,第一,我总比您唱的好吧,您行你上啊。第二,您也就买了张最便宜的票,我也不缺您这张票,下回别买了啊,反正你也听得不顺耳。第三,您不喜欢,多得是人喜欢。但是梅兰芳,神仙啊,非常虚心的听了人家意见,回去还琢磨了,觉得人家说的有道理,第二回演出就改了。今儿早上还在感慨,有气度和不小我,这样素质和人格的形成比挣钱难多了。而有这种素质的人,但凡想主流的成功,也比心胸狭隘如我等容易。想当年童芷苓先生这样的天才,学四大名旦每人一句唱,有位老先生评价说,其余三句都学得好,就梅先生这句你没学像,童芷苓自己也是知道的。为啥呢?因为梅派自带一种气度,一种圆润中庸的气度,没有那么多的个性在里面,整个艺术特征是把个性给融了,没有那么多棱角的东西在里面,人说中国的戏曲艺术,就是美的“圆”,台上跑圆场,演员的手型也是走圆形的,这恰好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圆润和中庸的认同,梅兰芳的艺术就达到了这种审美的最高峰,所以成就了京剧顶尖的梅派艺术。我前面说的,包括梅先生海纳百川的气度,包括前面涨工资说的梅先生的品质,共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梅派艺术。
第一次看梅兰芳的戏是昆曲《游园惊梦》,开始特别不理解,为什么以一个六十岁明显发福的男人演一个妙龄女子,竟备受称赞。所以反复看了一段时间,才真正体会到梅兰芳作为京剧大家的过人之处。原来一直以为言慧珠的漂亮太抢镜,其实,梅兰芳浑身是戏,唱念做,无处不妙。后来又看了齐如山写的《氍毹留痕》,感叹艺高是一方面,人品和德行令梅老板备受人钦佩和推崇。到梅程荀那种级别留名青史的角儿,本身技艺自然都不得了。嗓子身段之类纵然有得挑,也多是跟最顶尖的人比,哎许是哪里还有瑕疵——但肯定都还是顶尖的水平,不能差了。
靠天资技艺红,不难;这么红,红这么久,那就是天资技艺之外的本事了。都说艺术家难得的是德艺双馨,许多人会念叨说,艺德算啥,重要的是得有玩意儿!——那就想简单了。比如,都说梅兰芳背后的梅党了得,但大家得想想:京剧这行当,都是人精,都不容人。怎么就梅兰芳有个梅党呢?须知曲艺这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艺德,才能聚得起人,才能出谋划策增光添彩,让你一直红啊。所以梅兰芳红,是靠艺;这么红,是靠艺德凝了背后那么一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