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上五代行医,是别人眼中很标准的医学世家,家里的亲戚,基本上都在医院里工作,我也是在医院里长大的。因此,我也很顺其自然的、光荣的,成为了医务工作者当中的一员。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整个家族氛围,很大程度是父亲对我的影响。从小父亲就教导我,医生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肩负重任的角色,小时候也曾经对于父亲的忙碌感到不理解过、埋怨过。当自己亲历其中,才知道很多的身不由己以及所肩负的责任。
我父亲是个自由创作者。家,就是他的办公室。记忆中,我父亲没有什么早出晚归的日子,似乎一直都在家里,所以我常笑说他是个大宅男。或好或坏,这种态度影响了我很多。这种无工作界线的生活状态,需要能够配合、能够体谅的家人,也需要高度的自律。我发现,当创作成为一种职业生态时,你必须驾驭生活节奏,才能够可靠的找到心中的缪思。所以现在的我,越来越能够理解宅的必要了。
当我还是愤青年龄段大男孩的时候,我对爸爸给我选择的这个职业还是有很多怨言的。但是,现在当我也当了爸爸的时候,我现在也越来越了解我的爸爸了。我的爸爸是赤脚医生,我是儿童专科医院的药师,我不是医生,但在疾病救治中医药不分家,我延续了爸爸的理想。我现在每次回老家,也可以告诉爸爸我在医疗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开心和欣慰的事情,也让他回忆起他年轻的时候的美好的当赤脚医生的那几年时光。
我15岁时父亲就教我学医,我跟父亲学医的时间最长,吃的苦头也最多。父亲会要求我背很多医书,包括《药性四百味》、《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背不会就挨打。学做手术,他从来不告诉我方法,而是让我用手去摸,直到摸的位置跟他一样对才行。现在回想,父亲带给我的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指导,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影响着我后来的从医生涯。
当高考填志愿时,开始忧郁起来,到底怎样填呢。经过一番家庭会议的讨论,我父亲决定让我报考医科大学,这也许是我父亲是医生的缘故吧!当时我是很费解的,因为深知父亲从医的艰辛,但又不能违背,只能勉强同意了。为了减少医患的冲突,也借鉴了父亲不少的经验,每当看到一个个小宝宝健康活泼的出院时,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职业,多么的光荣和自豪。
我小时就经常听爸爸说他在卫生院工作的很多事情,他忙的再晚再累回到家里都不会抱怨,他每次总会说今天去的这户人家待人是多么的热情好客亲切善良,说他的耳中收到了无数次声的感谢话语。这么多年的在工作中的各种体会,现在让我也越来越理解爸爸当初给我做的职业选择,也越来越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