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堆东西啊。犁田机(占地五平方米)家用打米机(十平方米)打面机(六平方米)风拨(去除麦子壳的)(五平方米)各种锄头,镰刀,秧扒(有长有短,三到五米不等),秧绳,梯子(木制和现代折叠式,长度嘛,我家那个木梯子挂墙壁上起码十米长)喷雾器(打农药用的,登机箱那个大)化肥(虽然很快就会被用,但是买来的时候总要有地方堆吧?好几口袋来着)还有一些我不太知道的。对了,上面的工具还不能折叠收纳,只能就地摆着哦收割回家的:玉米(有时候上千斤)稻谷(我们家一年收成将近两万斤,得有个专门的仓库吧?)油菜籽小麦各种豆类还有晒干的蒜,干豆,萝卜干腌制品:酸菜,酸辣椒等等(土坛子总要有地方堆嘛)还得养十几只鸡,鸭(笼子不大还不行,不利于母鸡下蛋啊)还有一头大猪 (修个猪圈也要好,毕竟条件好了,吃人家得对人家好点吧)改革开放后:摩托车,自行车,洗衣机等各类家电已经成为日常必备品╮(╯_╰)╭不少人家已经开起了面包车,小轿车(得有块坝子放,还得在家门口)农村人讲究热闹,来人来客要有个住处吧?乡下没旅社呀。所以还要修两间客房,太小了寒酸啊 一般人过年回家,又不能男女老少全挤一屋里,每人一个房间,一层楼还得修宽点呀,不然你晚上睡哪??睡哪??城里那一百来个平方米,是远远不够滴。
有没有住过老房子的?我小时候住过,下雨天漏雨,下大暴雨可能整个墙会塌掉。在知乎的大部分人可能没住过。所以要盖新房。为什么要盖几层?因为多两层的成本他们能承受,而大家都盖那么高,你盖个一层,会成为笑柄。这不是攀比两个字能概括的,农村不是田园,不是淳朴,农村是丛林社会,如果你矮一截,处处会有人欺负你。以后很难混。这不是虚荣心这么简单。至于为什么把钱都花在盖房子没钱装修了。钱有限的情况下,当然优先盖高房子。以后有钱慢慢装修。盖房子是基本需求,装修为了住的更舒服,这是高级需求。
这可是最初出去打工的理由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心理现象。到了大城市之后,有了不同的眼界,明白了其他生活方式,依旧会习惯性的把最初的理由放在很高比重的位置,这就叫做执念。七、八十年代落马的很多官员,都有着贫穷的童年,奋斗的青年,位高的中年,即使到了不需要钱的位置,但他们似乎还是忘不了童年期对钱的执念。所以说,我们的人格就像滚雪球,越早期的东西对人格整体的影响就越大。我爸爸,从农村考出来工作已经快四十年了,现在在省城、市里、县城和村里各有一套房子,好吧村里的是窑洞。窑洞是几十年前修的,里面的石缝是用泥巴抺光的。前些年,他执意要重新装修窑洞,我说你装修干什么,难道还会回去住吗?他说没错我就是要老了回去住。费了很大的功夫抠泥皮,重新涂墙换门窗,花了不少钱。
有备无患。因为在家有房子,回到家才有地方住,住别人家的房子必竟不太舒服。家里有事,办事方便。
在农村盖房子,就是要在那里证明我们的根在那里。无论如何,飞得再高再远,我们的家在那里,我们的记忆在那里,我们的父老乡亲在那里,我们的祖先的坟和灵魂在那里。城里人,你的祖先的坟在哪里????祖先的灵魂在哪里????
我这多的人盖了一两千平米房子!!!!胆子大的把山脚都推平盖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