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说作为一名医生,临床几十载,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己任,对待病人,眼里没高低 富贵贫贱之分,只有病人,医生面对病人需要做到,相信询问,仔细观察,全方位了解病情,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学生及家属代述,要亲历亲为,最后定下治疗方案,用药要为病情着想,不要为自己的得失,所谓用药如用兵,下药就要准,直捣病所,不要拖泥带水,能一天治好的不要两天,当然有时也要看病人情况,如果是达官贵人,作为医生也要灵活掌握,太便宜的药方,在他们心里是不治病,那就相对贵一点,如果是普通老百姓,在不影响治疗情况下,能便宜点就便宜点。尽自己最大限度解决病痛,医德是别人对你的评价,不要太在意,在意的是自己,只要自己的付出,对得起自己良心,就可以了。
我的爸爸,是一名老医生,在基层工作几十年,工作突出,我的从医之路,受爸爸很大的影响。爸爸说,他什么科的病都可以看,就是害怕接生,产科他始终搞不定,所以,我读了妇幼专业,又成了一名助产士。满满的,我从一名小助产士,变成了首屈一指的助产专家,有了一定的名气和粉丝,但我一颗初心,却从未改变。这些年来,不是没人送红包,特别是现在,希望我评估,接产,或者指导的人越来越多,我也没想过,从中牟利。记得爸爸问过我,如果在街上看到有人晕倒了,你扶不扶?我说,根本就不需要想的啊,马上冲上去帮忙啊。他说你不怕他讹你?我说从没想过那么多,但凡一个正常人,也不会犹豫吧。这是人的基本准则,何况你是白衣天使,穿上这衣服,你就要有敬畏之心。
“德”在我的眼里是最少都包含了无德在内的成分。也就是说“无德”也包含了德在内。也就是说“德”和“无德”这看起来似两个“概念”,其实它们之间是没有分别的,它们好像是一个自身内部不停地旋转的“灯笼”一样。是动态的变化的联系的过程。遇“无德”之病人,当现有“德”之威仪,让病者翻然悔悟,发纠错改念之意!对不同德性的病人,医生当显现不同的方法才能够促其转化,才能够真正的带来健康的回归,所谓:见人说鬼话使其知鬼防鬼,见鬼说人话使其转念为人是也。“德”与“魔”往往就在一念之间,生死立判,此言不虚也。
所谓医德,是一种行业应秉承与遵循的人文规范,也是如数家珍职业智慧长期的积淀,确切地讲;如若脱离了弥足珍贵的行风传递传承,很可能出现了人心向背,离经叛道的杂乱无。医德;是医者执业生涯中的一种长期坚持的行业规范标准,也是薪火相传的优美勃勃导航信号,对于医德,或许有好多人有诸多不同的观点论调,但可以相同相通的是;健康相依,生命相托,这份担当这份责任这份守望相助,来不到半点疏忽与私心。
我只能这么说,把救死扶伤放在第一位,把金钱放在第二位。在今天金钱社会里,可以说,难守住这个底线,因为,意志形态变了,随着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如果,爱互他人生命,就向爱互自己生命一样。不能拿生命用金钱去衡量他的价值,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生与死面前,生命盛过一切,生命只有一次,这就是一个医生,医德想要做到,想要想到的。
做人很难,做医生更难。做人讲德,做医生更讲德。医德就是从医者的修养道德。医生接诊一位病人,就要把这个病人的病情分析清楚在用药,在观察,在随访,要保守患者的秘密,尽量让患者少花钱,多受益,少痛苦,多欢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