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本《追风筝的人》,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著。译者是颇有争议的李继宏先生。觉得是值得看的,对人性的描绘能让看进去的人,会反省,会若有所思,里面哈桑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会让人动容流泪。以风筝为线,主人公由少年时渴望表现,以自我扩大的优越感来掩饰懦弱,和自己的不敢面对,直到到多年后克服人性弱点,敢于面对,为自己多年前的错误去救赎,去弥补。其中交错友谊与承诺,勇敢与懦弱,忠诚和背叛,父亲的期盼与失落和深沉的父爱。也许每个人都能从书中角色里找到曾经的自己。
让我最触动的一本书是余华的《活着》,这本书是我高中在课间读到了,也是唯一一本一口气从头看到尾的书,看完之后我很震惊,所有的人他的老婆,他的孩子,他的孙子都死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喝一头垂死的老牛相陪。在中国那么大的一个环境下,他的家人死的方式很特别,可以说是很离奇,县长夫人生孩子大出血,他的儿子的血型相匹配,居然输血过渡死了,还有他的另一个儿子是吃豆子憋死的,总之,余华老师用旁观者视角,非常平和的心态语气来叙述整个小说,让很是震惊。我很推荐余华老师的这部作品。
我目前看过这些书当中,给我影响最深的应该是没有的,可能我这个人比较固执,难以受到影响,但是有一本书给我印象最深,那就是路遥的《人生》。我记得当时我在上高二,晚上看《人生》,看到加林和巧珍分手的那段时候,我简直是泣不成声,真的可以说是泪流满面,真的很佩服路遥,竟然可以把一段感情写的那么的虐人,就好像这段感情发生在你自己身上一样,代入感太强了,至今都记得当初看《人生》的那个晚上,至此之后,我好想还没有看到过哪一本小说可以让我那个样子的。
其实对我影响大的书有很多本,挑出一本来并不容易。不过,我就把看到这个问题时,脑子里冒出的第一本书说一下吧。它是《经济学原理》也有的翻译成《经济学基础》),其实它是一本教材。问它影响对我有多深?岁月可以替我回答这个答案。读这本书是十多年前,当时有一种深深的醍醐灌顶的领悟,直到现在我还在受着它的熏陶,遵循着它的教导。而且,我觉得余生的几十年,都会一直践行它的理论。
对我影响最深的一部书是《平凡的世界》,到目前为止,这部书我看了三遍了。以这部书拍成的电视剧共拍过两版,老版的看过三遍,新版的拍成后看过两遍。我常常想,为什么会对这部书有如此深沉的情结呢?我觉得应该原因的。我曾经生活在孙少平的年代。孙少平受过的苦有很大一部分我并不陌生。比如上学期间的经历,在家干活期间、当民办教师的经历等等,也都是我曾经有过的经历。
好书很多,深深记忆的有《活着》,这是一本一生都值得读多次读的书,每每读之,你会庆幸,你会感动,你会悲伤,你会流泪,你会懂得,你会领悟。当我们合上书本的时候,我们会深刻的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无奈,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什么是命运,什么是灾难,什么是饥饿,什么是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