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秋,接到高中同学电话说是要搞个同学聚会,说实在的我打心里是不想参加的,二十年了,一直只是听说也就那些个在有特权的单位混的有头有脸的人总在一块聚,而我们这些个当年没考上大学或是家庭条件较差人平日里在街上碰到,人家都在装不认识!这种同学聚会实实在在的觉着相聚无益,所以就借口有事不去,可到了那天偏偏有位常年在外地而且当年关系特好的女同学又打来电话要我过去!这次没法推了,只好赶了过去,去时酒席已经开始了,总共是两大桌坐了38人。召集的那个同学过来要求每人赞助300元作为活动金费。然后大家开始碰酒,聊了一会各自的现状,自然是混的好的说的多而细,混的不好的就一带而过,再后来就是说各自的联系方式,至于记了没有就不知道了,反正聚会结束就没再联系,依旧是过去那样,联系的总是那几个人,也许是咱还没混好吧!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每桌结账九百元就各自离去,之后再未联系,去年那位组织委员又联系聚会我未去,至于人家都聚的咋样我也不想知道了。
同学聚会对于一些人来说是美好的,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他们会觉得很不耐烦。
混得好的去,混得差的去是找气。
首先我们来确认一下聚会的目的,老同学在分别了多年之后再次相会,一般都会怀着好奇的想法,他(她)现在变得怎么样了?老了,还是更漂亮了,发达了,发财了,做什么工作啊,跟谁结婚了,等等等等,但是聚会之后才发现,老同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的发达了发财了,有的却落寞了,生活处在低水平状态,成功者自然引来众多羡慕的眼光,人生失败的人心情自然不好,下一次再次聚会的时候,估计就会找个理由委婉拒绝吧,再加上个别人还喜欢炫耀,这样一来,老同学聚会原本叙旧的目的就变味了,所以老同学聚会,发起了组织者在聚会前制定大家都能接受的主题,避免攀比。然而事实上很多事往往会事与愿违,于是老同学聚会参加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最后演变成为几个意气相投的老同学聚会了。所以,我们聚会的时候,就别搞什么排场和形式了,邀请几个价值观相似的,性格合得来的就可以了。
我没读过什么书,就是小学而已,都是本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大家知根知底,平时都不怎么打招呼,就是那么几个读书要好的一直来往,村子挺大的同村的走在一起的都是分角落的,没意思有些往事不想回首,不聚会也是一种尊重。
我喜欢同学聚会,刚刚大学毕业出来工作几年的职场人,大都会和大学时期的同学在同一个城市工作,一起打拼,一起成长,放假时,一起约着吃喝玩乐,很简单纯粹,没有掺杂太多复杂的东西。至于“就是一群人约到一起吃吃喝喝,唱唱歌,有什么意义?”的观点,我认为生活有时候需要一些仪式感,才有趣。平时认真辛苦工作,闲暇时,除了注重锻炼身体和自我提升外,与友人的联系也少不了,能休闲放松,也能学到一些独处之外的知识,比如相处之道、活动组织能力和游戏通关技巧等等,这样的人生才丰富多彩。只要不是一有空,就吃吃喝喝唱歌,而是多种样式,总有不同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