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3号,【南极臭氧层空洞:危机再临】 在即将过去的南极极夜期里,南极涛动长期正值,导致南极平流层温度显著偏低,有利于珠母云的形成,为破坏臭氧层的氯自由基等物质生成提供条件。当前,南极臭氧层空洞(臭氧浓度低于220DU的区域)面积高达2000万km²,较气候平均有所偏大。首先需要更正一下小小的错误认知。不是所有的氟利昂都会消耗臭氧,替代氟利昂的大多也是氟利昂。能充当制冷剂的种类有很多种,大致分为:卤代烃及其混合物;碳氢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氟利昂就属于第一种,大致有CFCs,HCFCs,HFCs。臭氧层受到破坏是由于某些制冷剂受光照产生Cl的自由基。CFCs对臭氧破坏最严重;HCFCs中由于含有H,使Cl的破坏作用受到一定的抑制,而且寿命比较短;HFCs不含Cl,对臭氧层的消耗作用为零。所以ODS(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更新换代计划所做的差不多就是用HFCs代替HCFCs和CFCs,HCFCs代替CFCs。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HCFCs并没有完全莉香的替代物,虽然HFCs对臭氧的消耗作用为0,但其温室效应极大。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执行的还是一个渐进式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HCFCs并没有完全莉香的替代物,虽然HFCs对臭氧的消耗作用为0,但其温室效应极大。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执行的还是一个渐进式的计划。
氟利昂的替代品,既昂贵,又不安全,而且还有毒,严重破坏环境。如二甲醚,分子式CH3OCH3,是最简单的脂肪醚。它是甲醇的脱水衍生物。室温下为无色、无毒,有轻微醚香味的气体或压缩液体。但在空气中却含有毒性。而三氟乙酸 (简称 TFA)是氟利昂替代品的主要降解产物之一 ,该物质会造成大气环境的恶化。三氟乙酸化学性质极其稳定 ,同时在水中全部溶解。在自然条件下 ,三氟乙酸不降解、不光解、不被土壤吸附、不被微生物分解 ,易于在水体中积累 ,特别是在没有流入和流出的水体及季节性湿地中蓄积。全球雨水中的三氟乙酸 2 0 1 0年可达到 1 0 0~ 1 60 ng/L,部分地区地表水可达到 1 60 ng/L。氟利昂被禁用,而臭氧层空洞依然如潮起潮落般时大时小。
因为无氟产品已经统治了市场,资本家们就不需要强调臭氧空洞了,尤其是本来就并不能证明人类和臭氧空洞有什么直接联系(或者是重大联系)。现在他们的关注点在电动或混合动力车,所以他们开始宣传雾霾,大气污染,虽然电动汽车电力的来源一样是燃煤或燃气或核能,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大众经常在不知不觉中被利用而浑然不觉,氟利昂是一例,环保汽车又是一例。在自然界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我们往往忽略了地球强大的自虐和自愈能力。甚至我们都还没有确定这是否只是一个自然规律。
冰箱已经更新换代完了,谁还花钱提臭氧空洞。等下一波空调换无氟的时候,还会继续被提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