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鼠(又称荷兰猪),是安第斯山民最重要的肉食来源。一般来说,驯化的豚鼠重量超过1000克,体长超过300mm。 但是,野生的豚鼠重量不超过300克,体长不超过250mm。可见,野生的豚鼠和目前的褐家鼠大小差不多的。既然小小的野生豚鼠都能够被驯化,体型大小肯定不是阻碍老鼠驯化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需要看看其它影响驯化的因素:1,野生豚鼠是纯粹的食草动物,完全不与人类竞争食物。因此,人类养殖豚鼠是净赚的。2,野生豚鼠是社会性动物。豚鼠在野生环境中以小群体形式存在,每个群体包括一个雄性,数只雌性,以及它们的后代。一个豚鼠的群体总是一起行动,人类不必担心豚鼠到处乱跑走散。而老鼠呢?老鼠(Rattus, 如褐家鼠等)是杂食动物,最主要的食物是植物种子和块茎。而植物种子和块茎又是人类最主要的食物。显然,老鼠的食物与人类直接冲突,养老鼠是越养越赔。尽管老鼠同样是社会性动物,但就食物与人冲突这一点,就可以决定老鼠不会作为肉食来源而被驯化。不过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宠物的老鼠倒是由褐家鼠驯化出来了,但这和作为人类蛋白来源的驯化无关了。总之,老鼠(Rattus)之所以没有被当成肉食来源而驯化,主要原因是老鼠食物与人类食物冲突,并非是因为老鼠体量太小。
老鼠确实不适合作为蛋白质来源,但在复活节岛上,老鼠却被广泛食用,因为没什么别的肉可吃了。除了老鼠只有鸡。在17XX年欧洲人发现这个岛时,这是一片废地。当时全岛人口只有2-3000人,没有任何树木和鸟类。土地贫瘠,土壤流失严重。正因为如此岛上的巨石像才神秘:没有充足的人口和发达的生产,怎么可能竖起那么多几十吨的石像?后来的考古发现,玻里尼西亚人大约公元900年登陆复活节岛。通过探查早期遗址,发现早期居民食物残渣中有大量的海豚,远海鱼,鸟类骨头。也发现曾经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还有至少25种已经灭绝了的陆地鸟类,正是丰富的生态资源支撑了复活节岛的人类社会。
随着人类一起到达的还有农业作物,作为肉食资源的鸡,以及玻里尼西亚鼠。过度砍伐,过度捕杀以及老鼠啃食种子耗尽了岛上的森林和野生动物。失去大树的人类也失去了建造出海船的资源,只能用小木头拼成漏水严重的小船。但耗子种群却迅速壮大。有人认为老鼠,而非人,才是复活节岛生态崩溃的主要原因。不管怎样,复活节原住民是把老鼠作为常规食物的,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其他动物来源。
美洲土著在欧洲人到达前一直靠驯化的豚鼠作为蛋白质来源,主要是他们那地儿太苦逼,缺乏可驯化的大型动物,打猎失败了,就吃家里养的豚鼠。旧大陆蛋白质补充主要靠驯化了牛羊猪鸡这些大型动物来补充。为什么驯化牛羊猪鸡不驯化老鼠?一头牛抵几百只老鼠,我牵着就能走,随时啃啃草就能活,还能帮我犁地;羊就更简单了,一个人戴着草帽和汪星人就能管一大群羊;养老鼠拉出去放牧瞬间它就溜了,养在家里还得喂食,而且这么一大群好麻烦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