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中有没有遇到过员工犯错了,领导教训员工的场景。在笔者看来,只要是个人都会在职场中犯错,只不过犯错的多少和轻重而已。犯错的确不是一件好事,不但要受到领导的责骂,而且还有附带的经济损失。有些水平一般的领导对待犯错的员工一般都是大声斥责、动辄考核,这样效果往往不好,被处罚的员工还会记恨。
不过有些水平高的领导,对下属员工的批评就显得非常有水平。往往能够做到,犯错的员工不记恨还感谢、其他员工还心服口服一箭双雕的效果。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请大家继续往下看。
1.教训骂人,要无人
每个员工在职场中,无论什么工作岗位,首先他应该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然后再是一个员工。既然是人,那么就有七情六欲。没有员工想犯错,不过既然犯错了又能怎样,领导大吼大叫、厉声斥责就能把错误纠正吗?显然不能,这个时候,领导自然心中有火,就算想要骂员工、教训员工也不要当着别人的面。俗话说,人活一张脸,当着其他人的面骂任何一个人,他的心里绝对不好受,甚至很有可能当场就发飙干架。
笔者原来公司就有个领导,对自己的下属动辄就是责骂,而且还是当着众人的面开骂,所以好几次都被下属打了,这也是他活该。如果犯错的下属是一个小领导,手下也带着几个员工,作为他的上级,就更不应该在其他人的面骂他,这让他以后如何管理。
所以如果员工犯错,领导首先想的是如何处理问题,如果还是想发泄,那也应该把犯错的员工带到自己的办公室中,不要当着别人的面骂。多替员工着想,领导自己要脸,员工同样也要脸。
2.处罚结果,要公开
不少领导觉得,一个员工犯错了,如果不当众处罚那么就没有杀鸡儆猴的效果。于是就当着众人的面斥责、教训,以为这样就能够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在笔者看来这也是大错特错。所谓员工犯错杀鸡儆猴的效果,不是通过领导来骂人、教训员工来达到的,更多是处理结果。如果领导骂的凶、教训的狠但是最后仅此而已没有处理结果,那么其他员工来说不但没用,而且还看领导演的一出猴戏。
所以,如果员工犯错了,领导一定要处罚的话,那就先私下的告诉那个员工,让他有心理准备。然后过几天将处理结果公开出去,让所有人知道,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结果,是降级、开除、考核都必须写清楚。只有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才能够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骂人、教训人是没用的。
3.安抚收心,要及时
有的时候人很奇怪,你对他好,有的人觉得是应该的,有的人会记住感恩。同样,如果员工犯错了,领导进行了处罚,有的人会吸取教训;有的人会心中记恨觉得领导针对自己,于是就有可能暗中使坏,这种人不少,相信各位朋友也遇见过。但是无论那种员工,被领导教训了、处罚了心中肯定会有不爽。
很多领导在处罚之后,看到被处罚的员工,就没有好脸色,连话都不愿意多说。其实水平高的领导在处罚、教训了员工以后,就会用安抚了。这个时候领导,私下和员工谈谈心、吃吃饭,说说话、安抚一下,说一说“兄弟体谅一下,我也是没有办法,这杯我喝了”。这样事后安抚,员工心中有什么不舒服也都没有了,甚至还通过这样关系更近了。尤其是对也要管理员工的下属,这样的做法更是少不了。
这些就是笔者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在职场中,面对领导的责骂、处罚自己心态要端正,同样面对自己的下属犯错了,更要注意处罚的方式方法。只有方法用对才能够真正的起到既能杀鸡儆猴,而且还能不让员工心中记恨的效果。管理不能光靠制度,只有当制度与人治结合起来的时候才会起到最大的作用。
在职场中,大家有没有遇到过领导发飙的时候呢?
如果遇到领导发飙,你是如何应对的?
有没有同事在被领导教训之后合理到干架的情况?
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职场经历。
职场上,水平高的领导者不但懂得如何赞美激励员工,而且也能够善用批评(负激励)教导下属。
水平高的领导大都擅长使用“三明治批评法”。
“三明治批评法”是一种职场管理智慧。批评时,秉承“先表扬、再批评、接着再表扬”的原则,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形同三明治面包,会使受批评者能够积极地接受批评,改正自己的不足。
三明治是西餐食品,这种批评法大概是西方管理哲学的体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扬善于公堂,归过于私室”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表扬赞美应在公开的场合,训斥处罚应以私下里进行。“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语出《曾氏家训》,“浓缩着曾国藩毕生思想精华”,也透出了团队管理中的奥秘。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你好,我好”的双赢,甚至是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世界好”的多赢,是为了让对方去到更好的状态和方向,并不是要打击他。
《西游记》故事常被用作团队管理的经典案例来分析。西天取经途中,受批评最多的是孙悟空,干活最多,出错最多,不但常被唐僧骂,严重时还会受到体罚——唐僧老板动辄念紧箍咒。最严重的一次批评应该是在三打白骨精后,孙悟空被赶回花果山。后来菩萨出面批评教育他:
你这泼猴,一路以来不辞艰辛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这次弃师独回花果山,不忠不义。
去吧,我相信你定能发挥所长,保护师傅取得真经。
到底是菩萨是神仙,三句话,遵循了“三明治批评法”的原则。先肯定了孙悟空“不辞艰辛”有功绩,又批评了他独自回花果山的不仁义,最后语重心长表达了对他的期许——取经大业还需要你的大力协助啊。宛如职场上德高望重的领导拍拍某个下属的肩膀:“好好干!小伙子,我看好你噢!加油吧!”
如果唐僧不懂批评的艺术,孙悟空打了妖精又受了师傅的糊涂气再被菩萨一顿臭骂,估计是断然不会回到唐僧身边了。
化妆品直销业翘楚之一的玫琳·凯玛丽是个管理高手。她在管理中批评下属有一个基本原则被广泛称道:批评对事不对人。她说:“无论批评员工什么事情,必须找出一点值得表扬的事留在批评之前和批评之后说,绝不可只批评不表扬。总之,应力争以一种友好的气氛开始和结束谈话。”
批评方式也应因人而异,尤其避免情绪化。比如针对普通员工和高管,职级不同、职责各异,应该被批评的事件又“不拘一格”,批评时,肯定是要因人因事因环境而异,做到“对事不对人”。你可以在晨会上在公众面前批评一个昨天犯了严重错误的普通员工,甚至让他做检查检讨,因为那件事可能有广泛的教育意义;但如果当着员工的面直接批评他们的上司,特别是高管,让他们情何以堪?今后如何再去管理下属?
据说“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一个行为准则就是:只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骂他的经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骂得狗血喷头。出了办公室,就对经理们礼遇有加,在他的员工面前,会鼓励他,会让他的员工以他为荣,让他也为了这份面子而努力工作。
批评是一种负激励,也是沟通方式的一种。“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下属接受批评后,从他转身离开的刹那所表现出的态度,就能看出批评的效果——如果他垂头丧气,甚至一蹶不振,说明沟通效果欠佳;如果他开心地带着满满的能量离开,则说明这次挫折激励的效果还不错,达到了批评的目的。
丁是丁:专栏作者,书评人。新书《你与更好仅一步之遥》在全网热销中。自媒体公众号“丁是丁(ID:dsd555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