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人们在夏季旅游出行时要避免出现“水中毒”,必须掌握好喝水的技巧。
第一、要喝适量的淡盐水。在旅途中喝一些淡盐水,可以补充由于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最方便的办法是,在500毫升饮用水里加上1克盐,并适时饮用。这样既可补充肌体需要,同时也可防电解质紊乱。
第二、喝水要次多量少。不少人在生活中习惯以口渴与否来决定是否需要喝水,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口渴是人体水分已经失去平衡的一个重要信号。旅途中,口渴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且饮用量少,以利于人体吸收。合理的方式是,喝水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
第三、尽量避免喝下温度过低的饮用水。夏季旅游出行的运动过程中,人体的体温通常较高,喝下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专家建议,旅行者最好不要喝5摄氏度以下的饮料,而喝10摄氏度左右的淡盐水比较科学。因为,这样既可达到降温解渴的目的,又不伤及肠胃,还能及时补充人体需要的盐分。
夏季喝水讲究很多
夏天旅游,几乎人人都会买水喝,有的干脆自己背着小水壶。这水喝得到不到位,可关系到一天的精神好不好。
首先夏天喝水不能一次猛喝,这种喝法很容易出事,因为人一下子喝进很多水,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甚至会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最好“少吃多餐”,通常一瓶矿泉水550毫升左右,分四次喝完最好,而且要间隔半小时左右。
也不要大量喝冰饮料。其实10℃左右的凉开水才是最降温解渴的。而且在酷热的夏天,吃太多的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
另外,可适量补充些盐开水。因为人体大量排汗时,汗液带走了不少无机盐,如钠、钾、镁等。因此,在旅途中喝一些淡盐水,既可补充肌体需要,同时也可防电解质紊乱。如果盐开水带着不方便,可以带几包小榨菜、萝卜干,也能补充盐分。
饮水
夏季户外运动出汗多,必须及时补充水分,但如果饮水方式不对,会引发不良的后果。很多饮料广告中的模特,在运动中或休息时,往往拿起一瓶饮料一饮而尽,看起来很解渴,实际上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是非常有害的。运动中和运动后大量饮水,会给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给心脏增加负担,造成更加疲劳。大量饮水的结果只会是出汗更多,导致盐分进一步流失,引发痉挛、抽筋。因此,饮水少量多次,每次喝水只喝几口,喝水的次数频繁一些,不要依赖口渴的感觉作为补充水分的依据,不渴的时候也要补充水分,让水分均衡地补充。不要一次大量饮水,但不是控制补充水分,如果水分大量流失得不到补充,严重的会引发肾衰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