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奥秘致力为广大影视爱好者提供电视剧电影未完剧情揭秘
你好,请登录

为什么有些人需要仪式感?优质

430次浏览| 2022-10-06 18:34:38 更新
来源:互联网
6个回答
满意答案

上课时跟汪老师同桌,看到她的笔记本非常精美,画了插图配了文字。对她在笔记本上手写的那句“仪式感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特别有感触。

我父母同龄,已到古稀之年。每年父母过生日时,我们请示“怎么过?去哪过呀”,我妈都大咧咧回应“不过了!俺不弄那些事……”或者说“等你爸生日时候一起过……”我妈生日是七夕前一天,我爸过生日就到了寒冬腊月,跨时半年再一起过生日,难免有“厚此薄彼”之嫌。越来越感觉到“过生日”是一种很好的“仪式”,家人中,不管是谁过生日,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做点好吃的、唱唱生日歌、碰碰酒杯、说句“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貌似“没那个必要”,但这种仪式,就是,生活。

汪老师的笔记本,也让我想起多年前读过一篇文章,讲俄国女人的优雅。艰苦的战争年代,即便只有一块面包,乘坐火车的女人也会铺上洁净的桌布,慢慢享用。现在想来,“铺桌布”的动作,让就餐成为“仪式”,让一块面包成为美食,让别人看到了她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导演张艺谋应该是个特别重视“仪式”的性情中人。据说他拍一部电影期间只穿一双鞋子,拍完最后一组镜头,就脱下那双陪着他拍片的鞋子,恭恭敬敬地摆在公路中央,口中念念有词:“兄弟,你跟我不易呀,现在戏拍完了,我要感谢你,我把你留在这里了。”拍《黄土地》时他还只是个摄影师,跟胶鞋告别;拍《十面埋伏》时他已是名导演,影片杀青他也举行了一个向自己鞋子的道别仪式:向旧球鞋鞠躬告别!

我当时看到这一段介绍觉得特别感慨。一双鞋,陪伴了自己走过风、走过雨,一程又程,承载过各种艰辛磨难,见证了脚下的路。对一又旧鞋子鞠躬,既是谦卑,又是感恩。一向觉得张艺谋是鲜有笑容的“冷面人”,“向球鞋鞠躬”的告别仪式,让人看到他的长情。

有次路过公园门口,看到一个卖盆花的老大爷,十块钱选了一盆含苞待放的茉莉,问他养花秘诀,老大爷说“买盆新花回去,要跟它说说话,拜托它好好活……象跟小孩说话,就象家里添了人口……”

我听了笑笑,觉得也太唯心了。茉莉大概是很好养的植物了,开过那一季,搁在阳台的角落里,常常疏于浇水,不久就干枯了。才想起卖花老大爷说的话,心生内疚。一盆茉莉,如果有欢迎它到我们家的仪式,好好跟一盆花讲讲话,大概现在那盆花还活着吧?要知道,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很多人感叹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大概就是缺少了“仪式”(“春晚”其实是不能称其为“仪式”的)。儿时虽然物质匮乏,旧式的仪式一样不少,比如辞灶,一定是在“锅屋”(厨房)里贴上灶王爷的画像,摆上“供应”,叮嘱小孩这一天不要乱讲话,在灶前念念有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比如家家户户贴对联,比如大年初一早起逐家串门儿、磕大头、拜大年,再穷如杨白劳,“人家的闺女有花戴”,他当爹的没钱不能买,也要“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比如元宵节家家户户做灯笼,用萝卜头刻、用白面蒸,点亮豆大的灯光,屋里屋外、甚至鸡窝狗窝里都要照一遍……

辞灶的仪式让人心生“头顶之上有神明”的敬畏感,扯红头绳的仪式是爆竹一声旧岁除的纳新,元宵放花灯的仪式则有着佛教意味、或者是“驱邪”了。

正是这样的仪式,让年充满“年味儿”。鲁迅先生在《祝福》开篇中就是对年味的描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对习俗和仪式的坚守,也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延续的方式吧。比如“成人礼”,比如订婚、结婚、初生儿的“剪(jiao)头”……我向来对把生日过得很隆重、结婚纪念日、纸婚……银婚金婚纪念日过得人人皆知者心怀敬意——那正是热爱生活、把平淡的日子过得花红柳绿的表现啊!

学校毕业时的合影是一种仪式,每周一的升旗是仪式,上课前的起立问候”老师好“是仪式……篮球赛开场前的两队间互喊“学习致敬”是仪式,赢得比赛后冠军绕场地跑更是仪式……读一本好书前净手焚香是仪式,商业企业每天早上的晨会口号是仪式……仪式,无处不在;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最直接方式。

那些认真准备一日三餐的人,那些把早餐摆得花样百出的人,那些坚持过生日的人……一定是能在白开水中喝出甜蜜味道的人,把平淡的日子过出幸福感觉的人……那些仪式感,令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

目光炯炯内心温暖 微信公众号【丁是丁】ID:dsd555555

仪式感,不仅存在于夫妻之间,还存在于亲人之间,甚至自我的自处。为什么我们需要仪式感,因为它提醒我们正视自我、正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就从仪式感可能存在的地方展开细说

(1)夫妻之间

男女双方结为夫妇最为隆重的仪式感,可能就是婚礼了。为什么大部分人需要婚礼,需要这种仪式感,是因为婚礼当天,亲朋好友、双方父母可以共同见证你们的幸福、共同聆听你们的誓言,夫妻双方也可以郑重的对待彼此成为人生的另一半,遇到再大的麻烦事,也不轻易说放手。

漫漫婚姻路,激情和爱情终究会随着岁月趋于平淡,鸡毛蒜皮的糟心事,也让彼此越看越不顺眼。所以,许多情感专家不停地阐述一种观点:婚姻的相处之道是一点要有点仪式感的,鲜花和美酒会让彼此重新擦出爱的火花。

以我为例,我和先生相识11周年,结婚6年,我们每年有几个日子是必过的:结婚纪念日、生日、相识纪念日、情人节和七夕节,每个节日,先生都会送我一束花,这么多年,一直都没变过。收到花我很开心,我对他的态度也比平日多了几分情意绵绵,夫妻感情瞬间增温很多。

所以,仪式感对于和谐的夫妻关系尤为重要。

(2)亲人之间

也许你会好奇,为什么亲人之间还需要仪式感。自从工作后,每年的母亲节和父亲节,我都会特意给妈妈和爸爸打电话,很直白的告诉他们,今天是什么日子,祝你们节日快乐。第一年的时候,他们不好意思:“哪有这些讲究”。第二年、第三年,我能明显从电话中听出他们的喜悦和欣慰,现在,我基本上还会发一个祝福红包。

其实,关于亲人间的仪式感,我还听过个故事:朋友A的奶奶去世了,朋友A因为工作关系,未能赶到现场参加葬礼,而奶奶从小最疼爱朋友A。很多年里,朋友A不能在心中原谅自己,也不能听到身边任何有关死亡的事情,否则就会不能自已嚎啕大哭。有一次,恰好遇到个心理医生,医生与其攀谈后,找了个人躺在床上,用白布蒙住脸,让朋友A假装参加奶奶的葬礼,朋友A尽情的释放,终于和奶奶“告了别”

所以,亲人之间,有些仪式感是必须的,无论它是欢快的还是忧伤的。

(3)自我的自处

每个人成长的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候我们会放任自流、尽情的堕落于舒适区;有时候我们和自己死磕,把自己逼到发疯。其实,我们要学会与自己相处。自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阶段性的目标。一旦完成,奖励自己购物或者旅游等一些特有的仪式,愉悦自我,丰盈内心。

       仪式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一般我们的正式活动都会安排一两个仪式。但很多人的生活中会出现种叫仪式感的东西, 它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仪式带来的感受,而是我们一些人生活中的。为什么有些人需要仪式感呢,我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仪式感给了我们一个做事情的理由或者决心。仪式感我们一般做什么会想要仪式感,当我们决定做一件一直想做却没有做或者反复做却没有做成的事情的时候。比如我们通常会在减肥前先去大吃一顿,然后告诉自己“明天开始必须减肥了”,或者想要坚持写手账就去买很多漂亮的本子、贴纸、胶带、笔,然后满足的看着它们下定决心。我们以前一般是大型活动前要有个仪式隆重一下,现在可能是自己要做的事情前鼓舞一下。

       其次,仪式感是一种自我满足。有些人想有个仪式感就是因为他觉得没有这个这件事就是不完整的。比如我们过生日,有些人不庆祝不吃蛋糕可能觉得少了点什么;比如我们过年贴春联贴福字,如果不贴就可能觉得没有年味。仪式感多多少少给了我们心理上的满足,觉得一点事情这样做就圆满了,心里很舒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说,仪式感其实就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填充,它可能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但却让人们心里感到很舒服,尤其是对那些很看重仪式感的人来说。

78 0

就像两个人领证结婚,婚礼不是仪式感是因为为了满足双方父母的要求,可能就连结婚都是因为父母的催促所以领证也不算仪式感。但当你和爱人拖着各自大包小包的行李,手牵着手走进属于你们俩的新家的时候,这是独属于你们俩的仪式感。代表着你俩从此以后要相互扶持一起努力。所以有时候相 伴一起走了那么久最怀念的不是领证宣誓的时候,也不是婚礼上互戴戒指的瞬间,而是就你们俩手牵着手住进属于你们的小家开始你们新生活的那个瞬间,代表了一个美好的开始。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能讲究,就别将就。

喝茶,可以去超市买瓶装的,可以喝用茶叶包泡出来的,当然也可以选择用真正的茶叶去沏一壶茶。就喝茶而言,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会对我们的抉择造成影响,有些人是为了“喝”而去喝茶,有些人则不是。

松花煮酒,春水煎茶,摆出一副青瓷茶具,挑一个有微风的午后,打开一本看了一半的书。此情此景,喝的已经不是茶了,而是这一整套所带来的仪式感。

如果自己一个人吃晚饭,我会去买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回家,换上懒软的居家服,收拾好桌子,准备一部应该会很不错的视频,饮料必须倒在杯子里,调好室内灯光,而我的外卖也不过就是凉皮、包子这一类。之前那一套必须要做,菜凉了都要找个好视频边吃边看,因为在我眼里,这顿饭不是单纯晚饭,而是我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开始进入晚上我自己时间的一个点。对我来说这就是一种仪式,我追求的这个感觉就是仪式感。

仪式感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所有人或多或少都会追求一些仪式感。你看那些去小区球场打篮球的男生们,有些真的在出门前仔细挑选球服和球鞋,各种护臂、护腿、护踝都穿戴好,这一套“打扮”花的时间可不比女生们短。这种感觉就是仪式感,即使他们在球场上被光着膀子的野小子虐爆,他们也很开心。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婚礼真的有必要吗?马东说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的必要性是真的。张泉灵说仪式的日常感很重要。是的,仪式感在今天渐渐缺失,所以我们需要仪式感,需要轻松快乐,正式过每一天。

     今天的我们,看过太多的装逼式的现象,可我觉得生活需要仪式感,才能在平淡无味的生活中感到快乐,也比较正式。马东讲到,入职到一个公司工作,就要有仪式,HR会来跟你谈话。如果你去一个公司面试,他觉得你不错,就让你直接坐下工作,未免太草率。你会觉得自己进去了一个传销组织,你在升职的时候,你的上司不是发一封正式的邮件通知你升职加薪,就说你不错,给你加俩钱。试问,你敢在这个公司做长吗?所以做公司的人会把仪式感放得很重。

     为什么我们需要仪式感?我们是人呐,知礼节,吃饱了没事干,我们就是需要一个仪式感。公司入职,婚礼等需要仪式。尽管你会觉得很作,但我想说的是,秀晒炫是真的有一定必要的。我们看朋友圈是为了看成千上百个人,跟我们有同样的人生吗?不是的,正是因为看到了别人生活的丰富精彩,才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可能性。也许有一天,你也可以有那种生活。

     在过中国传统节日时,很多人都觉得没意思,节日感越来越淡。尤其是过春节,没有小时候那种高兴热闹的氛围,现在的人就是聚在一起打牌,年味逐渐变淡。因此,有些人需要这种过节的仪式感,需要这种过节的仪式。需要这种正式,不要把每一天过得很清淡。

因为这就是一种心理作用吧。

有的时候呢,人的生活中还是需要仪式感的,因为在心理上至少会起点作用,有的时候做事就会觉得更加有仪式,正式,才会开始去做这件事情。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那些做什么事情之前都有一种仪式感的人是很认真生活的人,是很投入生活的人。比如说有些人喜欢茶艺,我可能比较粗糙,在我眼里喝茶就是随便在一个杯子里泡点茶就直接喝了,但是那些有仪式感的人,他们 会花大价钱买一套茶具,而且好小的,一般泡在茶壶里倒在茶具里都是一点点,喝起来也是一点点,抿一点抿一点的喝,可能在我们不懂行的人眼里,觉得没必要,但是在他们眼里,泡茶喝茶就是一门艺术,花大价钱买一整套茶具,把它们摆的很整齐,然后再泡茶,倒入茶具,慢慢的品上一口就是一种仪式感,他们是真正的在品尝,在享受茶艺,一直觉得这种人就是那种很投入生活,优雅生活的人,能够享受生活,使生活慢下来,且充满仪式感。又比如说那些写手账的人,在写之前也会准备一大堆专业的东西,很有仪式感,然后再写,也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感觉。

我也是个很讲究仪式感的人,但是我的仪式感总是不能恰到好处,不能起到他们的作用,比如有的时候,我假如定一个计划,我会特意等到下一个月的一号去做,就是不从此刻去做,因为我好像觉得这也是一种仪式感,就是觉得要等月初的第一天才是新的开始,不过到最后我还是没能做到我的最初的计划哈哈。

但是我呢,还是觉得生活中讲究点仪式感还是不错的,毕竟生活就是需要我们去用心对待的。

收到430个赞
最新文章
为什么有些人需要仪式感?
为什么有些人需要仪式感?
追剧小科普10-06
房房游戏的人生
房房游戏的人生
430
情侣之间的调皮昵称
情侣之间的调皮昵称
追剧小科普10-06
惠农解说
惠农解说
861
能否讲一讲家庭情节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能否讲一讲家庭情节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追剧小科普10-06
旭旭玩游戏
旭旭玩游戏
485
农产品怎样才能卖出好价钱?
农产品怎样才能卖出好价钱?
追剧小科普10-06
DNF玩家资讯
DNF玩家资讯
321
2022清明节去对象家好不好
2022清明节去对象家好不好
追剧小科普10-06
小鹿游戏说
小鹿游戏说
934
30多的农村娃没结婚正不正常?
30多的农村娃没结婚正不正常?
追剧小科普10-06
往来游戏
往来游戏
833
许仙是哪个朝代的人
许仙是哪个朝代的人
追剧小科普10-06
主播8gk
主播8gk
862
你从多大年纪开始不太愿意过生日了?
你从多大年纪开始不太愿意过生日了?
追剧小科普10-06
咪咕影院
咪咕影院
235
《猎场》里的严冰河,你有什么评价?
《猎场》里的严冰河,你有什么评价?
追剧小科普10-06
爱欧梨鸭炒饭大师
爱欧梨鸭炒饭大师
961
梦见犯人
梦见犯人
追剧小科普10-06
明星情感事儿
明星情感事儿
422

明星情感事儿

还没有个性签名哟
作者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1999-2013 WWW.YI2.NET All Right Reserved 湘ICP备160204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