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曲可以复杂,旋律也可以复杂,但绝不能同时复杂。人耳只能同时等量地关注到两条旋律,如果人声、吉他和钢琴同时都有自己的旋律在演奏的话,立马听众就会失去聚焦点。你可以每个配乐都有自己的旋律,但一定要错开。歌词重要的时候,其他乐器要让开,默默支持人声。反之亦然。
你需要一段非常短的旋律来标识你这首歌,让所有人一想起你的歌脑子里就浮现起那个旋律。人在说话的时候有阴阳顿挫,唱歌的时候你的旋律就是你的阴阳顿挫。如果你要违背这个语言本身的音调走向,你的旋律就会非常不自然。总体来说,就是要让唱歌像说话一样。
你就会开始思考你要的和弦,你要的进行,你在某一句话的某一歌词上想用什么音,是和谐还是不和谐,短还是长,高兴还是忧伤,大调还是小调,第一个词在哪一拍上开始……so on and so forth。
从感性的角度来讲,词曲同时浮现在你脑海中并且手边还恰好有吉他捕捉到,那一瞬间的体验相当珍贵。第一次完整写出一首歌会有一种超能力get的感觉,毕竟这种纪念情感和瞬间的方式比以前高到不知道哪里去。
你需要大量的听歌,听方文山、林夕、姚若龙、五月天阿信、李焯雄等写的歌,他们的歌词韵脚处理得很到位,唱起来朗朗上口,多听多看他们写的歌,把那些押韵的韵脚记熟,用来写自己的歌。
自己的遗憾、快乐、悲伤、兴奋等等让你印象深刻的经历都可以整理出来,要根据旋律进行创作,自己用吉他编曲的时候是最难的,填词的时候尽量押韵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