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损是零部件失效的一种基本类型。通常意义上来讲,磨损是指零部件几何尺寸(体积)变小。
零部件失去原有设计所规定的功能称为失效。失效包括完全丧失原定功能;功能降低和有严重损伤或隐患,继续使用会失去可靠性及安全性。
磨损的分类
按照表面破坏机理特征,磨损可以分为磨粒磨损、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和微动磨损等。前三种是磨损的基本类型,后两种只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会发生。
磨粒磨损:物体表面与硬质颗粒或硬质凸出物(包括硬金属)相互摩擦引起表面材料损失。
粘着磨损:摩擦副相对运动时,由于固相焊合作用的结果,造成接触面金属损耗。
表面疲劳磨损:两接触表面在交变接触压应力的作用下,材料表面因疲劳而产生物质损失。
腐蚀磨损:零件表面在摩擦的过程中,表面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因而出现的物质损失。
微动磨损:两接触表面间没有宏观相对运动,但在外界变动负荷影响下,有小振幅的相对振动(小于100μm),此时接触表面间产生大量的微小氧化物磨损粉末,因此造成的磨损称为微动磨损
表征材料磨损性能的参量
为了反映零件的磨损,常常需要用一些参量来表征材料的磨损性能。常用的参量有以下几种:
(1)磨损量 由于磨损引起的材料损失量称为磨损量,它可通过测量长度、体积或质量的变化而得到,并相应称它们为线磨损量、体积磨损量和质量磨损量。
(2)磨损率 以单位时间内材料的磨损量表示,即磨损率I=dV /dt (V为磨损量,t为时间)。
(3)磨损度 以单位滑移距离内材料的磨损量来表示,即磨损度E=dV/dL (L为滑移距离)。
(4)耐磨性 指材料抵抗磨损的性能,它以规定摩擦条件下的磨损率或磨损度的倒数来表示,即耐磨性=dt/dV或dL/dV。
(5)相对耐磨性 指在同样条件下,两种材料(通常其中一种是Pb-Sn合金标准试样)的耐磨性之比值,即相对耐磨性εw=ε试样/ε标样。
磨损是指物体工作表面的物质,由于表面相对运动而不断损失或形变的现象,是磨擦的结果。磨损过程主要因对偶表面间的机械、化学与热作用而产生。 磨损的分类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磨损量的大小、相对运动和载荷类型摩擦表面形貌和表层破坏形式、磨损机理等,磨损的基本类型分别简介如下:1、粘附磨损粘附磨损是接触表面相对运动时,由于分子间的吸引力作用而产生固相局部焊合(粘附连接),致使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而造成的一种磨损。粘附磨损有以下几种形式:(1)微磨损剪刀破坏发生在粘着结合面上,表面转移的材料极轻微。常见于缸套——活塞环的正常磨损。(2)涂抹即一个表面的材料发生迁移(或转移),并以薄层重新涂敷到一个或两个表面上。常见于蜗杆副的蜗杆上。(3)擦伤由表面局部因相焊合或磨料所引起的沿滑动方向形成的微细擦痕或“犁痕”。如内燃机的铝活塞壁与缸体摩擦常见此现象。(4)胶合两活动表面间发生固相焊合而引起。
磨损是零部件失效的一种基本类型。通常意义上来讲,磨损是指零部件几何尺寸(体积)变小。 零部件失去原有设计所规定的功能称为失效。失效包括完全丧失原定功能;功能降低和有严重损伤或隐患,继续使用会失去可靠性及安全性和安全性。[wear and tear] 机器或别的物体因为摩擦或使用而造成的损耗。也叫“磨耗”这台机器基本上没有什么磨损。
唐 刘叉 《偶书》诗:“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谷峪 《萝北半月》:“今年拖拉机给我们耕的地,光耗油和机件磨损计算下来就赔百分之五十的账。”《花城》1981年第2期:“有一天在省建委开会,他半开玩笑地对主任说:‘机器全磨损了,上油也不行了,另请高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