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先从乡下走出来的,有一大部分成功人士就是通过创业成就一番事业,功成名就的。我出生成长的陕北小村子,除了考学出来当公务员或者在国企工作,可算作出人头地。有两个朋友,一个是去省城登人力车,攒钱成立出租公司,成了大老板,给村里修了柏油马路。还把哥哥弟弟全部带出去创业,给母亲买了楼房。另一个是给别人打工修电路,学了一门电工好技术,专门给人装灯具。后来在县城开了灯具城,最后发展到省城。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乡下孩子能吃苦,能吃亏,只要早立志,善学习,出人头是完全有可能的。
想要出人头地,首长你自己得是个人才,在某一方面有很厉害的技能,说白了就是某一方面的牛人,自己的有一技之长,只有这样不管你是在乡下还是在城市,混的都不会差。如果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我感觉最起码也得事实求是,不要好高骛远,最起码清楚自己能干啥自己不能干啥,例如想创业看看自己有没有一个很好的长期规划,心里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准备好了。如果还在工作那就把现在自己手里的每一份工作做好,千万不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这样就是自毁前程。
对于乡下的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只有通过读书他才能改变自己的认知,对社会的认识,思想的转变。也许很多人会说,谁谁谁没有都多少书也挣到了大钱,但那只是个例,不能以这个来当不读书的借口,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总是说:你要好好读书,长大才能买自己喜欢的衣服,住自己喜欢的房子,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你才能走出乡下,不要种田。确实是这样,不然一代又一代的在种地,种地的收入是很微薄的,日子是很清贫的。所以在乡下的孩子一定要好好读书,然后报答父母,报答父老乡亲。
首先我们是针对这个话题讨论,不是抱怨社会,也不是瞧不起乡下的孩子,我就是乡下的,这是我的亲身经历。现在的社会,乡下的孩子想出人头地,如果自身没有优势,想出人头地的话会比其他的要多花不知几倍的付出,我亲有体会。我是86年的,02年开始参加工作,07年自己创业,12年才有钱支首付买了房子,幸亏当时房价不是很高,要是现在,不知要多花多少钱。养孩才知父母恩,我现在才深有体会。
坚持上学,通过升学走出去。读书改变命运。从古到今,读书无疑是一条走出农村最有效的道路。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兴起后,普通人(包括农村人)可以通过勤奋学习考取功名,走上仕途,光宗耀祖。现代社会更离不开文化。农村孩子比不上官二代和富二代,父辈很少有积累。要想有所作为,最好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不论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招聘,对学历都有一定要求。接受基础教育是必经之路。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出人头地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我来自乡下,我也很了解乡下的孩子。读书。成绩好的孩子。可以考公务员,律师,医生,会计,设计师等。走文化路线。打工创业。我一个同学初中毕业就到外面打工帮餐馆。做了几年之后,有了经验和一定得积蓄。走上了创业之路。如今也是有车,有房有事业。当然这个过程肯定充满艰辛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