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71年,那个年代由于资源匮乏,哪有什么零食?人们心中也没什么零食概念,因为连主食都吃不好,哪来的零食吃!不象现在,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酸甜苦辣,琳琅满目,什么口味的都有。如果说有,那也是自己制造的。每到秋后,红署收获时,家里大人会把红署煮熟,然后用刀切成片放太阳下晒干,这就是我们的零食。上学前会抓一把放书包里,走路上吃,有时饿了上课时也会拿一个塞嘴里,只是不敢大嚼特嚼,以免被老师发现了,要挨罚的,更重要的是怕以后就吃不成了,所以要小心的好。
夏天到了,小麦成熟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会把半成熟的小麦穗摘下来,找来一些干草或干树枝,用洋火(火柴)点着,把麦穗扎成把放火上烤,大概烤黑黄而不糊的时候,放凉用手揉搓,烤熟的麦粒就下来了,用嘴吹去灰皮,放口袋里当零食吃,那个香啊,至今不能忘。
我是60后,生在农村,记事时已经到了70年代,那时候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一年四季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了,哪里还有什么零食可吃。夏季到自家园子里摘一根黄瓜,冬季炒一锅玉米花,那就是享受了。哪像现在,各种小吃、零食应有尽有,珍惜吧,多活一天,就多享受一天。
三鲜伊面。那时候三角钱一包,里面没有现在的酱包酸菜包啥的,只有一包盐。我们经常捏碎了吃,味道好极了。偶尔还会用自来水冲泡,这也是个难忘的回忆。
我小的时候,按时间来算应是三十多年前,那时家里住着土坯墙房子,屋顶是茅草的,家里穷的叮当响,所谓的零食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得到,印象最深刻的零食是红薯熬制的糖坨。
让我记忆深刻的零食是饭团。小时候奶奶经常带着我们去给在地里干活的爸爸妈妈送饭,因为要等着一起吃,所以我们小孩子肚子饿也没办法,奶奶就给我们一人捏一个,吃起来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