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芳华》,我想谁都无法否认刘峰是一个好人,一个纯粹的好人,但他的坎坷命运却让我们心理五味陈杂,心痛不已。“触摸”事件之前,他是大家心中的“活雷锋”。接送何小萍的时候,知道她的身世,有意帮她隐瞒父亲“劳改”的事实,在出身档案上写上“革命干部”,并嘱咐对方保密;吃饭的时候猪跑了,他放下手中的碗,拖着受伤的腰就是抓猪;炊事班长要结婚,他帮忙打沙发;因为没有人愿意与何小萍搭档练习,他拖着受伤的腰,自愿为何小萍伴舞;部队安排他去进修,进修完就能官升一级,他却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就是这样一个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活雷锋”,在向林丁丁表白被人撞见后,从此墙倒众人推,一下子从天堂跌落到了地域。几乎所有的人都参与到了这种落井下石的运动中来,用严歌苓《芳华》小说中的话来说,“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我们高不了,我们要靠一个一直高的人低下去来拔高,要靠相互借胆来体味我们的高。这就是人性的复杂与残酷之处。也是我们为什么觉得刘峰这样的好人会让人如此痛心的原因。
看完这部电影,我最大的感触是不能无底线的善良。该为自己争取的就要为自己争取,如果连自己都是泥菩萨,又怎么能普渡众生呢?片中的刘峰便是这样一位人物,自己的进修名额,为什么要让给别人?这种烂好人是做不得的。现实生活中,像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这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这里还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就是青涩的恋爱观会对一个人产生莫大的影响,如果说把名额让给更需要的人是外因那么想留在丁丁身边就是内因。可以说这是一个愚蠢的决定,从上帝视角看,刘峰根本没了解过丁丁,完全凭的是臆想和生理冲动,如果真的对别人有好感,那么需要做的是了解别人,提升自己,而不是瞎想,片中的刘峰认为自己为了丁丁,前期不骚扰她,还让了进修名额留在她身边,自认为牺牲很大,自认为是活雷锋丁丁就该喜欢他,孰不知丁丁根本不是他想的人,还因为他的一番话心理压力巨大,导致了猥亵门,只能说这是刘峰自己作死。
善良的人,可以从芳华里看到集体对个人的吞噬。刘峰这样的人,可以说在不同的时代,活跃在各个集体里。他善良,他容易被集体所感染,他任劳任怨,他对集体无私奉献,他似乎无所不能,离开集体后却价值多数殆尽。在文工团,他是这样一个存在。明明是一个舞者,却连一头猪跑了,集体都要找他。他总是尽自己的力量去为集体奉献,他吃别人不愿意吃的东西,干别人不愿意干的脏活;他出差要给大家捎带家里的东西;他几乎能修理任何他可以看懂的东西;他还有一门手艺,会打沙发;他更无私,把进修的机会让给了别人……他重要吗?每个人都好像需要他,但是他也只是对这个集体重要;他厉害吗?他无所不能,但是他的价值却没有与时俱进;他伟大吗?我觉得不,他只是想得比别人简单。
我只说一点,刘峰这种存粹的善人,面对林丁丁这样的“女神“,如果没有收到来自“女神”的回应和暗示,是绝对不敢表白的。如果你们不信,那就看看更典型的何小萍,她不仅善良,而且极度自卑,把对刘峰的爱藏在心底。刘峰被下放连队的时候,她敢于在楼下故意放声说话,表达自己众人的不齿,却还是不敢表露爱意。只有在野战医院,面对一个将死的小战士,才敢吐露自己对刘峰的爱慕"他是最好最好的人"。然后就是一句“我配不上他”。刘峰跟何小萍,本质上是一样的:自卑。知足。
大家评论的都有独到之处,但可别忘了,冯小刚拍电影更大目的是为了挣钱,他会想怎样才能抓住观众的心呢?很明显刘峰就是他的工具,顺便加个何小萍辅助一下。其实联系一下实际生活以及个人经历就会知道,我们见过或者我们曾经就是“刘峰”,但是到底什么样的人在经历了那么大的挫折与毁灭之后还依旧如故,我不相信生活不会不让人成长。所以大家贡献完电影票了就别入戏太深不出来了,毕竟有些桥段和生活联系起来简直不可一击。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更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同样不被生活善待的,还有何小萍,而何小萍的存在,恰恰给了刘峰最后的慰藉,同样也给了观众和读者以安慰。在经历沧桑之后,他们更懂得彼此珍惜,影片最后,他们在小站相聚,芳华已逝,何小萍终于向刘峰说出了深藏已久的爱慕,画面定格,两人互相搀扶走过后半生。对于刘峰,对于何小萍,对于那个时代中的两个悲剧人。人物,这可能是最好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