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子儿,这是女生在教室内玩的一种小游戏。“子儿”,一般都是女生的妈妈给做的,用碎布中间包上沙子缝制的,样子象狗不理包子,大小如核桃,可相同颜色,也可不同的颜色(比如白色1枚、黑色四枚)。可两人或多人玩。玩时,几个人先将军宝决定玩的次序,赢的一人将5枚子儿放在右手(或左手)中向上抛出,同时右手赶忙把白色的那枚子儿抓住,另外4枚子儿就落到课桌上。这时,把白色的子儿向上抛出,顺手拣起1枚黑色的子儿(不许接触到第二枚黑子儿),同时要接住白色的那枚子儿(拣不起或接不住均算失败,换下一人游戏)。如果这一关胜出,下一关是把白色子儿抛向空中,同时把手中的那枚黑子儿放到桌上,手要迅速再抓2枚黑子儿(不许接触到第三枚黑子儿),同时要再次接住白色的子儿。依次,再抛抓3枚、4枚……先玩完者为胜利者。也有的用羊骨头(羊腿骨关节,如同麻将牌大小,但只有四个面可在桌上站立)代替子儿,这羊骨头不同的面染上不同的颜色,可以在抛起白子儿的同时,将羊骨头翻成相同颜色再拾。这与前面说拾子儿相似,只不过又多了相同颜色的立、竖等玩法。
记得上小学二年级时,那时我们的教室就在教学楼西面的一排平房,冬天一下课,大家伙就玩起了抗拐的游戏。一般是两人对抗,也有多人一起玩的。游戏时,双方单脚落地蹦行,另一只腿折攀起来,用双手抓牢,用膝盖向对方进攻。进攻方法多种多样,可抗、压、顶、砸、闪等。游戏规则为谁被对方抗倒或双脚着地即输。这游戏挺有意思的,个子大、有劲的尽管沾光,可是会用巧劲、耐力好的,照样能以小胜大。
丢沙包,“沙包”即装满沙子的小布袋,丢沙包可以训练身体的敏捷性及反应能力。丢沙包至少要三个人玩,先在地上画一圆圈,两人在圈外两端一定距离互相丢沙包,要打中站在圈中的人,圈中的人可以躲闪,但脚不能出圆圈。直到圈中的人用手抓住扔过来的沙包,才能出圈成为丢沙包的人,丢沙包的那人则替换为圈中的人。
跳皮筋是大多数女孩子都爱玩的。可能因为太好玩儿,看得男孩子们也跃跃欲试了。(不过很多时候男孩子都是来捣乱的份儿)那时候,几乎班上所有女孩子书包里都有一条皮筋。尤其是放学后,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大家三五成群跳皮筋的身影。如果只有两个人,还可以把皮筋一端的结打开,然后系在就近的树干或是电线杆上,轮流着跳。
跳方格,也叫跳房子,记得小时候,为了玩跳方格,我们会提前从学校教室中带几根粉笔回家。如果没有粉笔,会在家附近寻找黄色的砖头,然后摔碎成小的石块,在一块干净安全的空地上画出黄色线条的九个格子。然后再丢小石块,丢到哪个数字,就跳到哪个格。前提就是每次都要把石子准确地投到相应的格子内,出线就不好了。
拍元宝,就是用纸折成厚薄不同的正方形或三角形纸包,扔一个在地上,另一个人也拿出自己的一个用力拍下去,靠产生的风或适当的角度把地上的铲翻个面,对方的这张就归你了,否则你的就归对方了。这个游戏当年时常会在课间休息和中午的课桌上、地上演绎得人仰马翻,狼烟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