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酸化:北方土壤大部分为中性或者碱性,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劣质酸性肥料,造成土壤PH下降,逐渐呈现酸性,经测定部分区域的PH值甚至降到了3.0以下,然而我们绝大部分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在5.5-7.5之间,可想而知,在这样的酸性环境中,我们的作物又如何能够生长好?土壤盐渍化:在底肥时期,我们很多种植户会使用鸡粪等含盐量较高的粪肥作为底肥,或使用一些EC值比较高的肥料进行追肥,造成大棚土壤含盐量上升,水分蒸发后,盐分留在土壤表层,经氧化后逐渐呈现红色,盐渍化的土壤PH值一般较高,可在8-10之间。土壤富营养化:由于盐分在土壤表面富集,适宜于一些藻类生存,当土壤表面干之后,藻类死亡,藻类残体中表现出红色。
那是土壤板结、盐渍化加重导致的。大量化肥的使用更加重了土壤的盐渍化,土壤盐害有轻重之分,初期地面有清霜而后发展到绿皮青苔,棚室内蔬菜尚为正常;中度时地面出现许多块状的红色胶状物,干后变为“红霜”,棚室内蔬菜生长到中期出现点片萎蔫。解决方法:解决土壤板结和盐渍化最好的措施是使用汽巴松土精,每亩地1公斤,使用时将松土精兑20斤细沙撒施到蔬菜的根部附近,然后浇水即可。4年以下棚室,每个生长季节使用一次即可;4年以上棚室每个生长季节需要使用二次。使用松土精后,通过松土精的物理作用,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疏松、透气,促进蔬菜根系下扎,这样才能保证蔬菜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达到“根深叶茂”的目的。
合理浇水,是保证大棚蔬菜健壮生长、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冬季气温低,大棚菜浇水不同于其它季节,既要看天,又要看地看苗情,以避免副作用。根据经验,大棚菜浇水应采取以下四个对策:一是浅水且不宜过大在低温下,棚内蔬菜蒸发慢,需水量相应减少,故浇水量要小,间隔时间适当长些,切忌大水漫灌,应以浇灌或喷雾为宜,以免低温高湿导致蔬菜沤根。浇水後的头两天,易引起棚内湿度加大,应注意合理通风降温,防止诱发病害。通风壹般在中午气温较高时为宜。二是浇水时间适当冬季棚菜浇水应安排在中午前後,以上午10点以後下午3点以前为好,此期棚温较高,浇水後副作用最小。要避免清晨和傍晚浇水,以防引起蔬菜冻害。浇水应尽可能用井水,因井水温度较高,可减少对蔬菜的生理刺激。三是看天灵活浇水:根据天气状况,掌握“晴天适当多浇,阴天少浇或不浇,风雪天切忌浇水”的原则进行。当天气由晴转阴时,水量要逐渐减少,间隔时间适当拉长;由阴转晴时,水量由小到大,间隔时间相应由长变短。四是浇水应有侧重:大棚各部位的温度相差较大,浇水量也要有所区别。大棚南部及靠近火炉、烟道等热源的地方,土壤水分及靠近蒸发量大,浇水量可适当大些;大棚东西两侧及北部温度较低,日照时间亦短,浇水量应适当少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