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家对我而言是第二个家庭,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坚持的原则是尊老爱幼,只要婆家不过分、不太过自私,我一般是不太计较,因为婚姻家庭的美满不仅仅是你跟丈夫之间的相处,婆家的相处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我婆家因为是知识分子家庭,相对而言没有太多的三观不一致,而且结婚2年多也一直没有住在一起,都是相见时尊重,不见时我就做好自己的本分:贤妻良母。平时礼仪方面也是做足,该孝敬的孝敬、该送礼的送礼、该问候的问候,总觉得人与人的相处是相对的,你对人好,别人自然也就不会过于为难你了。
我们结婚第一年春节的时候,我是在婆家过年的。对于这个问题上,很多人也都会有其他的意见,会说为什么一定要在婆家过年呢?我觉得我遵循的是中国传统礼仪,因我娘家都有个传统习俗就是大年初二就会出嫁女回娘家,这样的话,婆家、娘家就都兼顾了。
有人听着我这样的安排会反驳很累,特别对于远嫁的人来说,我也是一个远嫁的人,我觉得有些累我是必须要承受的,不然我会无法很好的去平衡婆家与娘家的关系。再说了,现在交通这边方便,这样的奔波其实不算什么难事,也就是几个小时的距离而已。
在送礼方面,我也是做到一视同仁对待,双方老人家的红包,我都选择一样的金额,这样的话老公方面也会认同,就不会有所纠结。我同学曾经就说过,老公经常给他父母多少多少,给她的爸妈才给多少多少,不一样的金额,就会闹出不同的矛盾,因为孝敬说的心意,但在有一个具体分量的时候,如果做到不平衡,那么厚此薄彼的积怨就会无形中在各自心中留下隔阂。
作为一个不算资深的小媳妇,我觉得我做的还算不错的,起码不会跟婆家造成什么大的矛盾,大的决策行为上,考虑全局。一些事情如果实在不知如何处理,就让老公出面去协调。因为有时候他家的一些规矩、习惯,他肯定比我清楚的多,他处理起来就会驾轻就熟。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在自己和婆家关系的平衡上,我们需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是你下半生的第二个家庭,他的父母就算不是你生你养你,但他们是你的长辈,你如果想要一个和谐的家庭、一对孝顺的儿女,那么你就要尊重他们、孝敬他们。
个人认为,平衡自己和婆家的关系根本不需要平衡呀!现在年轻人基本都是上班族,只有下班有限的时间可以说是属于自己的时间,所以这点儿可怜的时间也都被洗衣做饭,做家务占满了,所以跟婆家应该没有什么需要平衡的。如果婆婆有时间,过来帮助做做饭或者做点儿家务,那么咱可以将腾出来的时间陪陪他们老人家,陪他们唠会儿嗑儿,出门溜达溜达。。。逢年过节该给老人家买点儿东西就买点儿,该 给的养老费一分也不要少,老人家的生日该办就得办置点儿。真心再想不出了还有什么可平衡的。
我估计是问题提的有歧义,应该是自己娘家与婆家的关系吧?这个问题呢,我可以偷偷传授一下经验哈。嘿嘿,不能让老公看到,否则。。。你懂!
首先,不管是在面子上或者行动上你要表现出,你的思想与行动都在为婆家着想。比方说,逢年过节家里单位里分的东西,在你老公面前必须显出很大度的样子,这个、那个、还有那一个送给你妈吧?当然了,老公会很欣慰地接受,直接他就会反问你一句:你妈妈那里呢?回答:她那里给点儿这个就行,好凑合。老公嘴上不说心里肯定高兴啊,给他家的东西多,不开心可是假的。然后呢,剩下的东西你可以随意处置,至于给娘家多少应该是你说了算,不一定要马上送过去,可以过段时间再给娘家的,因为老爷们们心粗,家里的东西多了啥少了啥他们真不清楚。当然了,即便是给娘家也不能没有限制。做人不能太偏心,咱只是在行为上让他们觉得偏向与他们这一家就行,其实从心里讲,咱还是偏向与自己娘家的。
不过,我可以这样说,家里不管什么有什么,在我心里确确实实第一个想的是送给婆婆的,然后再给我妈。因为我妈妈很要强,不管给什么都不要,就怕我在家不好交代。在给婆婆之余,才送娘家的。
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样的家庭叫做原生家庭分化不完全,就是在子女另有家庭的情况下,还依然住在一起。这样的家庭并不少见,但是从某种角度看,是非常让人不愉快的,我还是建议你能够和你老公搬出来住比较好,减少矛盾的摩擦。特别是将来有了孩子以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实分开住并不存在不能照顾老人的情况,现在很多年轻人买房都是围在老人附近买的,这样方便照顾老人,也有独属于自己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