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一个人因为是独子,所以受到母亲的娇惯,但他由撒娇而顶嘴,由顶嘴而骂母亲,最后竟打母亲。后来才改过来了,所以对孩子娇惯不得,孩子的不孝往往是娇生惯养的结果。
举个例子,《红楼梦》里有个薛蟠,整天游手好闲,斗鸡走马,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竟视为儿戏。薛蟠不学好,自然与他的寡母王氏娇惯、放纵有关。原来,薛蟠幼年丧父,寡母看他是孤根独种,从小对他百般溺爱、纵容,才使他后来变成败家子。
现在的家长,他们对待孩子,悦其心志,只求孩子开心;舒其筋骨,生怕孩子累着;事事顺其所为,遂其所愿,所以,孩子因宠而娇,缺乏忍耐之性。如此,遇事有各种冲动之举也就不足为怪了!
恐怕更多包含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惯”的意思。“惯”孩子,其实是孩子教会我们的。 孩子小的时候,只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我们用准确的行动快速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们对孩子了解的深入,我们的“反应”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这让我们体验到养育的成就感,却也容易养成一种习惯: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别让他哭。 这种在孩子小的时候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不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就会出麻烦,无意中会让孩子丧失很多长本事的机会。
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当娘的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严加管教,孩子不会有敬畏之心。母亲,对孩子更要该说则说,该管则管,不能溺爱,不能任情,不能袒护,不能放纵,不望子成“龙”,也求子成人。
一些不听劝告的孩子,怎么对他教育都没有用,那也只能棍棒伺候了,而慈母因为太宠孩子了,孩子就因为母亲太溺爱他了,而为所欲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