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老先生是众所周知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可谓是彪炳史册。然而,有人说在我国有80%的人指的是谢华安的“汕优63”,这个事情是真的吗?
这的确是事实,谢华安的汕优63,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品种,自打1981年选育成功以来,一直被国家和各地推崇,因为它解决了高抗稻瘟病这一关键性技术难题。随着国家的积极推广,很快,汕优63,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全国各地迅速铺开,截止目前,汕优63推广面积已超过了十亿亩,增产粮食高达700亿公斤以上,成绩斐然。
但是谢华安并不能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这个荣誉只能属于袁隆平。搞过科研的朋友都知道理论突破是最难的,只要在理论上实现了突破,在技术上的突破,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接踵而来。而袁隆平所做的就是理论突破。
在1964年,袁老首先发现了野生杂交水稻,从此为中国人自主解决粮食问题打开了一扇门,根据这些野生杂交水稻研究出了二系杂交水稻。
在20世纪70年代,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袁老先生依然没有放弃研究,而是初心不改,努力攻克一个又一科的学术难题,成功的将600斤的亩产,一举翻番,达到了亩产1600斤,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以上还不是袁隆平同志最杰出的贡献。袁隆平同志,至力杂交水稻技术研究超过半个世纪,袁隆平的团队发现了至今仍是水稻三系杂交育种基础的雄性不育系“野败”,首次建立了水稻三系杂交育种的恢复系。
现在我国开展了杂交水稻育种工作,都是基于袁隆平的理论和实践而来的。
袁隆平的工作,对于杂交水稻事业来说,就是从0到1的突破,从0到1,在数值上看似仅仅增加了一点点,但实际上却是从无到有,实现了大突破,杂交水稻之父的名号名至实归。
谢华安的汕优63确实是如今,在实际应用中推广的最好的杂交水稻,它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毫无疑问也是极其巨大的,但是将谢华安老先生,拔高到和袁隆平先生相提并论的高度显然是不合适的。
谢华安的成就,都是基于袁隆平老先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上所取得的。我们前面说过袁隆平的成就是将零变成了一,谢华安是在一的基础上变成了二,大家在数位上增量是一样的,但是从无到有的重要意义,绝非从一到二可比的。
我们可以说他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那个巨人就是袁隆平。
我们打个简单的比方,如今民用航空业两大巨头波音以及空中客车,占据了世界民航干线飞机的绝大多数份额,到我们绝对不能说,波音就是飞机之父,而空中客车就是飞机之母,这两口子孕育了现代航空业。我们还必须得承认莱特兄弟才是真正的飞机之父。
同样的道理,谢华安的汕优63,非常的畅销,就如同航空业中的波音和空客结合,但他远远称不上杂交水稻之父。
应该这么说袁隆平和谢华安这两个大师都是国之瑰宝,有他们在,我国才实现了粮食安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她们的受益者,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少一点口水,多一点感恩,感恩这两位了不起的科学家。
我国有80%的人吃的水稻是谢华安的“汕优63” ,但因为最先做出理论突破的是袁隆平,而他属于是在实践上的突破。
因为理论上很难突破,而只要在理论上实现了突破,在技术上的突破,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接踵而来。而袁隆平所做的就是理论突破。
因为袁隆平先生是从0开始的,是从0~1的突破,谢华安不是在创新,所以袁隆平才是杂交水稻之父。
在我国有80%的人指的是谢华安,因为谢华安的杂交水稻是基于袁隆平而制造出来的。
他是水稻之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