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人在谈论得与失时,最好用置身于事外的超然心态来看,这样才能够清楚事情的始末,并且通晓利害;相反,如果是置身于整个事情之中的当事人,那么,就就应暂时放下个人的声誉,这样,才能够专心策划所担负的任务,推动事情的发展。
人生在世,难免有吃亏、受气或者遭遇其他不顺心事儿的时候。每一次被人家算计后,你鼻涕一把、眼泪一把,扪心自问,不由得开始怀疑自我的潜力,恨自我没用。而事实上,自我的良材美质并不比任何其他人差,只是自我不明白如何使用跟别人打交道的技巧而已!
这就是旁观者看事物的准确性。孔距心身居其位而不谋其政,他自我还浑然不觉,以至于别人再说给他听的时候,他还要为自我辩解。像这样的事情在平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所以,人们就应以此为鉴,通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多注意自我德性的修养。
咱们人生的道路上,有时会成为一位当局者,有时也可能会成为一名旁观者,当咱们作为当局者时,咱们能够利用它来完成一件件的事。当咱们作为一个旁观者时要始终持续一颗平和的心来观察自我所做的事,在别人求助时,伸出自我的双手。
比如解放初期,毛主席有一句话,叫“人世间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确实,我们刚从战争的废墟走过来,处处需要人,毛主席讲这个话是有其特殊背景的。
全党拥护,全国拥护,就没有考虑到计划生育问题,但党外人士马寅初先生在50年代就提出我国要有计划的增加人口,却被遭到了无情的批判。事实政明,到上世纪80年代,人们才慕然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