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一个定量或者定性的回答,有的说1亿,有的说2亿,有的说5000万。
之前有说财务自由的标准:
第一层,随便买日常消费品;
第二层,随便买车;
第三层,随便买房;
第四层,随便买飞机;
第五层;随便买公司。
财务自由指的是,当你不工作的时候,也不必为金钱发愁,因为你有其他渠道的现金收入。当工作不再是获得金钱的唯一手段时,你便自由了。
财务自由不是拥有百万千万美元,而是感觉到自由,了解你自己和你自己所拥有的,知道即使明天因为生病或是公司裁员你丢了工作,你也不会有大麻烦,仍旧可以舒适地生活一段时间,不必发愁立即找工作。
财务自由就是一个人(家庭)不靠工薪和他人施舍能维持既往的生活方式。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我觉得得保证我不上班,保证日常开销的情况下还能有闲钱做一些理财和投资。具体多少钱也不好说,但是至少要千万以上吧。
财务自由的标准,是在拥有住宅和满足子女教育需求的基础上,仍有足够的可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使得投资收益大于日常支出。
当你不用工作或者失去工作的时候,不为金钱烦恼,你的资产所产生的收益,能够让你维持体面的生活,你依然可以去做想做的事情,就是实现了财务自由。
比如,你每个月的开支是5000块,如果你不工作,每个月也有5000块的收益,那你就算实现了财务自由了。
因此,在人生不同的阶段,财务自由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对照一下:
财务自由
1、便利店自由——去便利店买瓶水啥的不用考虑是不是买得起;
2、超市自由——去超市往购物车里堆东西不再心慌慌;
3、京东自由——刷京东买电子产品、衣服,爱买就买不心疼;
4、4S店自由——想换车了,就去换一辆;
5、售楼处自由——想买楼就买,北上广深随便买;
6、资本市场自由——看见不错的公司,想收购就收购。
7、国际关系自由——操纵大宗商品市场,资助颠覆中小国家政权。
一线城市:1.3 亿
二线城市:8000 万
三线城市:6000 万
财务自由指的是,当你不工作的时候,也不必为金钱发愁,因为你有其他渠道的现金收入。当工作不再是获得金钱的唯一手段时,你便自由了。
简单地说,一个人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至少要等于或超过他的日常开支,如果进入这种状态,就可以称之为财务自由。因为可以有足够的金钱、时间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例如说:旅游、摄影、写书、或者参与公益事业。
财务自由不是拥有百万千万美元,而是感觉到自由,了解你自己和你自己所拥有的,知道即使明天因为生病或是公司裁员你丢了工作,你也不会有大麻烦,仍旧可以舒适地生活一段时间,不必发愁立即找工作。
财务自由,最关键的是:你的被动收入大于开支。
如果你的主动收入为1万元,被动收入一般应为11000元。
你的开支与消费应小于11000元。这时,你就成功步入财务自由的行列!
主动收入是指你的日常收入,如工资、营业收入等。
被动收入是指你的股票收入、房租收入、分红收入、以及其它额外收入等。
当然,你的消费水平或支出额度,不能高于你的被动收入。否则,仍然算不上财务自由。
所以,财务自由是相对而言的。
财务自由不能用多少钱来定义,得用你的生活标准来定义,如果你的生活水平一直保持在中上,然后还有富余的钱可以干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话,基本上是属于财务自由了。
1亿的那几条评论,是有病吗?全世界有多少人能达到这个数?有房有车,有存款,存款的利息可以满足家庭日常生活、家庭变故、有所结余。这就是财务自由。买跑车、游艇、飞机的,是正常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