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不是好事!读书占据时间见多,容易变成“宅”、“闷”型的男生 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每天就24小时,在保证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的情况下,每天能工作12个小时就很厉害了,前提你还得是单身,无家庭负担。所以,既然时间是死卡,那读书越多,自然占据的时间就越多,能用来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就越少,这是不可避免的。我曾经有一阵,天天读书,别人喊我出去聚餐、吃饭、娱乐我都拒绝了,觉得老聚餐也没什么意思。但久而久之就发现自己开始变得内向,不爱说话,开始恐惧和害怕与人打交道。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形成的,为了多读书,反而导致自己变得“宅”、变得“闷”。所以,为什么会有书呆子这个说法,就是因为只顾着读书了,除了书以外,已经不再有“人”的特征,这样的男生还是蛮可怜的。
好事!内涵、底蕴、气质得到了提升,但本质是改变了思维,我知道这几个词你听了无数遍了,读书好啊,读书能改变命运,能提升你的气质…我并不否认这些话是有道理的。但仅就我而言,这些都过于“虚”了,命运、内涵、气质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没有办法证明给你说我读了好多书,我改变了命运、气质等等。但“思维”却是可以证明的。举个例子,我读过一些沟通、社交、人际的书籍,里面讲述的技巧对我的人际沟通就有很多的帮助。比如怎么安慰人、怎么向别人发出请求、怎么拒绝别人的邀请、怎么和老板谈提工资、怎么避免吵架等等。
是好事!看书可以让一个人懂得许多东西,女生可能比较感性,男生就可能理智一些,多看书,多思考,可以将书中所学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事处事方法。因为性格的不同,选择不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质。以前班里有男生特别喜欢看书,一说话就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总觉得他无所不能,事实上,他也没让人失望,所有的难题在他面前迎刃而解,看问题比较全面,也比较会做事。当然,不能说这完全要归因于读书,但是真的和读书有特别大的关系。
我们要看抱着什么态度去看书,消遣的话看看杂志,小说,故事…个人觉得不应该有那种我看书,我自豪的态度,反正都是一种消遣,看书消遣虽然比看电视玩游戏看电影能获得更多一点东西,但是在本质上的初衷还是一样的。同样是娱乐的方式,并不应该觉得哪一种方式更高端。若要留心,世事洞明皆学问。若不认真,韦编三绝也白饶。笔者有个同学号称当年网文看尽,能一目十行,日读百章,若论出口下笔最后也只是然并卵而已。
当然好事!有一定的阅读量了,也就算进入了过渡期,这时候经常会以爱看书洋洋自得,对自己学到的知识感到深有感悟,这时候就出现了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愿意跟别人分享自己的知识,时常会把自己觉得不错的书推荐给全世界,遇到和自己有共同阅读爱好的人有时候觉得比亲人还亲。但是这时候书里的东西往往以知识点的记忆存在,下笔写东西的时候它们可以当做举例或者一段美文来使用,还无法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好事,如果是学习的话,读书重在质量,不在数量,沉下心去一本好书后看几个月,勒几条红杠,写几语旁批,录几段美文必不可少,不过这时候也不必那么认真,批批划划不妨随意一点。如果再高一级到做学问的层次,那就要耐住寂寞,牺牲太多东西,一本书或可啃几个春秋,做个书评,写个感悟也可以留于箱屉,以备后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