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的手机号码,从九十年代开始,一直用到了前几年。前前后后算来,这个手机号码也陪伴了我十几年。因为有很多老同学,老朋友和关系户,都熟悉我的那个号码。所以当时的话费虽然不便宜,自己轻易的也不敢换,怕那些亲朋好友有什么急事,会一时找不到自己,耽误了什么正事。直到后来为因工作地变动,加上手机套餐的更加优惠。况且老号码用不用,每个月都要几十块的月租费,再加上新号码的费用。我才不得不彻底告别了原来的号码,开始正式使用了新的号码。并且在换上新号码以后,与经常联系的亲朋好友,又一一打过电话。告诉了他们,自己因为工作变动了,所以才换的新号码。以后有什么事情,打这个新号码就可以了。还怕自己会漏下了谁,过后又反复验证过了。现在的手机号码,一转眼也用了六七年了。
我是那种手机号码一旦拥有,就不会轻易变换的人,除非生活地点长时间改变。我用时最长的一个手机号码,陪伴了七年,直到今年3月份才完成了它的使命。心中多有不忍,却有不得不舍弃的理由。因工作中用的是另外一个号码,此前的那个号码形同虚设,还要雀占鸠巢,每个月需交60块钱金额不变的话费,得不偿失。无奈,只能忍痛割爱,注销该手机号。人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也可体现在一个朝夕相处相伴多年的电话号码上。习惯了它的存在,它已成为你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电话号码的改变,意味着生活也会发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变化。你要重新和认识的人建立联系方式,要重新更改银行卡绑定的电话号码,要重新熟记这十几位阿拉伯数字。所以,电话号码能不换,就尽量不要换。
从毕业到现在已经用了5年了,至今也不没有换,有时候真心想换一个,因为太多的骚扰电话打进来,所以心内很苦恼。但是考虑到就算你换了号码,时间久了还是有骚扰电话,更让你下定决心不换号码的原因就是个人信息和很多软件都用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就不想这么麻烦。至于是不是用的久就靠谱,这个现在不好说,毕竟是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再是用原来的眼光看待一个问题了,只有真心的接触了才知道这个人到底这么样。只能说,生活水平高了,科技发展了,换号也没啥意思了,开个全球通就好了,用那里的号码都一样,现在也几乎一开始都是用微信来沟通,实在是沟通不清楚才会选择打个电话。
大学开的卡一直用到现在,算是老用户了。一直没换卡,多是考虑到老关系都熟悉的号码,更改后不方便;还有就是老卡绑定着各种业务,包括各种预留号码等,换新号变更信息比较繁琐。某种意义上,手机号码用的越久,至少能够被朋友随时随地联系到,相对于换号频繁的人,两者给朋友留下的印象会有明显的差异。 以前有朋友变更手机号,自己被通知了,却忘记更新自己的通信录,有天正好拨打的是原号码,显示的是空号,这就尴尬了,当时一句“啥情况”脱口而出,心里一阵酸爽,瞬间觉得两人的感情凉到了冰点。后来用微信找到这个朋友,这才知道自己疏忽忘记存新号码了。
我的手机号码是2000年登记的,用了18年了,用的越久的人越靠谱这个说法,我认为有些牵强。除去学生和工作调动这些原因,为了逃避债务和纠纷去换电话号码是比较常见的,而且一但更换频繁了在身边人群里你的信用度会急剧下降,信用这个东西,养成不容易,失去还是非常快的。还有的人是喜欢那些所谓靓号,他们换号码是越换越整齐,后面的8越换越多,还有的人相信电话号码对人的时运有莫大的影响,认为自己生意和生活上的不顺和电话号有关,这些人也会在精确的“计算”之后去更换成自己心怡的号码,你能说这些人都不靠谱吗?显然不能。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手机号码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各种业务的办理,都需要留下本人的联系方式。如孩子从上幼儿班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家长的手机号,就一直留在各级校方那里。你去存款,要手机号码。办一份保险,要手机号码。买车要手机号码。等等业务都。试问,你敢换手机号码吗?所以,手机号码用的多久,很多情况下,是由外因决定的。因而,用手机号码使用的时间长短,来断定使用者是否靠谱,是不靠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