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行为很多种,每个人不同程度都有,但是要到了严重影响工作、生活与人际交往的程度,才能算得上是强迫症。强迫行为跟先天遗传因素中的神经质有关,也跟早期的生活经历(比如特殊事件)有关。如果父母有强迫症的同学要特别注意。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仅从行为上做出判断是不严谨的,长此下去会让不明真相的群众离真相越来越远。举例:小张和小李都习惯反复洗手,在旁观者眼里他们是一样的行为,但实际上,很可能小张的行为只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并且他本人并没有认为这种行为有什么不妥,更谈不上抗拒这一行为。而小李在进行这一反复行为的同时,内心正经历巨大的挣扎与抵抗,而这种感受作为旁观者是很难发现的。在这个例子里,虽然他们两个行为相同,但很明显,小张不是强迫症,而小李是。判断强迫症,首先应该明白它是一种内在的冲突,时刻牢记这一点,可以避免很多幼稚的错误。但是有一点值得强调,也许很多人都了解了一些强迫症的典型症状,但是鉴于强迫症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甚至有些症状非常具有隐蔽性,一般人很难准确鉴别,比如一些与成瘾相关的情形,就需要具体分析了。分为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强迫行为有很多啊,例如:强迫洗手,强迫数楼梯,反复检查等等。强迫观念例如反复去想门有没锁,煤气有没关等等。
强迫症是焦虑型中最常见的一种。患者总是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行为,使到患者感到不安、恐慌或者担忧等等,从而进行重复行为动作。强迫症病人心中常会有自己不想要的重复想法或冲动。例如︰我出门门没锁,我出门没带钥匙、我手没有洗干净。这些想法强势性的侵入心里,给人焦虑感。在强迫性想法之后,通常跟着来的就是强迫性行为。强迫性行为可以暂时降低强迫性思考带来的焦虑,但是也会强化强迫性行为的动机。最常见的强迫性行为就是洗手和回去锁门。强迫症者通常对于自己的症状有病识感,大部分时间他们知道自己的强迫性想法是无意义的或夸张的,同时知道他们的强迫性行为是不需要的。但是这些知识并不足以停止强迫性思考或行为。
强迫症,主要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患者能充分地认识到这种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是不必要的,但却不能以主观意志加以控制。由于强迫症状的出现,患者可伴有明显不安和烦恼,但有强烈的求治欲望,自知力保持完整。有研究证明,有近一半的强迫症患者的病前个性属强迫型。强迫型人格主要有两种类型:①胆小怕事,缺乏决断力,犹豫不决,类似轻微的强迫症。②性格固执、易激动、脾气坏,做事缺乏决断力。家系调查发现,患者的父母中有约5%~7%的人患有强迫症,远远较普通人群高。另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遗传的影响,而人格特征又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强迫自己认为被分解了,估计是看我说的难听那些交流的人都没问了。算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