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素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照顾自己的老父母很多都是因为孝心和责任而为之,而照顾孙辈却是因为爱而为之。所以老人喜欢所以却不可以照顾自己的老父母在当今社会大有人在,一般老人乐意带小孩,而把父母亲送到养老院等专门的看护所照料。
俗话说,老小老小,指的就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脾气性格越来越像小孩子,需要人的关心和爱护。从生理上来说,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跟小孩一样都需要人的照顾。从心理上来说,老年人的心智逐渐丧失,极度需要人的呵护。
那么同样是需要照顾的群体为什么老人喜欢照顾孙辈却不乐意照顾自己的父辈呢?我想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小孩子都比较可爱,招人稀罕。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喜欢逗逗小孩子,没见过谁去逗一个老年人的吧。而且小孩子无论你是把他逗的哭还是逗的笑,都会让人感觉到开心。而老年人不论是从容颜上还是从行动上都是呈衰老的趋势,很少有人喜欢跟老年人长时间独处的。
第二,照顾小孩会让人越来越有劲头,而照顾老人,会让人越来越丧失信心。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这个道理。人老了,生命的气息一天比一天弱。时间久了很容易让人心生倦意。
之前有个同事给我讲过她身边的一个故事。有一家老太太得病了,挺严重的,身边得有人不停的伺候着。家里人也讲孝心,轮流守护着老太太,尽心尽力的。但是没过一年的时间,老太太还是走了。家里人像舒了一口气似得,办完老太太的丧事当天,全家都去庆祝了一番,每个人都上发廊做了个发型。
而现如今,家里的孩子有点啥病的,哪家不是忙啥忙后的,如果不幸有个重大疾病的,都得倾家荡产了到处救治。
我觉得现在很多人照顾老人是出于责任和子女义务,但是照顾孩子就是因为自己本身喜欢并且爱孩子。这种情况太多了,我们家亲戚就有,老人身体不好,子女们轮流照顾,一家来一天,亲戚自己看孙女就欢天喜地怎么都行,一来照顾老人就左右推脱,说孩子得照顾,自己年纪也大了血压高什么的,而且来值班的时候对自己的母亲也是摔摔打打,各种言语指责。
现在太多人都习惯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所以他们也都把自己的爱给了自己的孩子或者后辈,丝毫不去想想以前父母在自己身上花费了多少精力,以前看电视剧的时候有句台词说,生了孩子就是欠了了一笔债,自己要还一辈子。但是对父母,许多人没有这种“还债”的责任感,但是想想,我们欠父母的才是最多的。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也曾经在回去探望姥姥的时候听姥姥说,她能理解孩子喜欢照顾孙子但是不愿意照顾老人,因为看着就觉得很心酸,没什么希望,因为老人的身体是不一天不如一天的,而且越老越像小孩子,越是退化,需要人更加悉心照料。但是孩子就不是了,原本就是年轻鲜活的生命,而且是家里香火的延续,并且一天天长大和懂事,照顾孩子是能看得到希望的。但是照顾老人你却要看着他们一天不如一天直至送他们离开人世。但无论有什么理由,我们都不仅仅是要对孩子好,更要花心思在陪伴父母上。
自己做父母的时候,也许因为心情浮躁、也许因为生活困窘、也许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很好品味小生命成长的过程,孩子就长大了。现在自己工作也闲暇了、经济也富裕了、心情也平和了,乐得观察自己的生命的延续,而这个梦想只能在孙子辈身上实现。记得我的孩子能够放在自行车前面筐子里的日子,仿佛离现在很近,而孩子已经长成1.85米的小伙子,要想重温那温馨的一幕一幕,也只能指望孙子辈了。
家庭到了一定时候,必须有小生命进入,才有趣味、欢乐和活力。父母和长大的儿女在一起,自己事业发展的悬念越来越少,孩子忙于事业拼搏,加上代沟问题,话题越来越少,家庭越来越没有生气。孙子辈小生命的进入,会激活家庭气氛。
其实老一辈潜意识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养儿方知父母恩”,只有孩子再有了孩子,才能真正理解父母养育的辛苦。这是一个有点自私的想法,自己不一定意识到,但它确实也是一个原因。
为人子女,理解了这些原因,就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满足家长的愿望。年轻人也许不急着要孩子,但是要理解老年人一日老似一日,他们和年轻人对时间的压力感知是不一样的,他们希望在自己体力尚可的时候,和孙子辈共享天伦,他们希望的是“抱孙子”,而不是在有生之年仅仅是见到孙子。
愿您生活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