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书到学校念,读书就不一定在学校读了。
在我们国家有很多地方,口语称呼,念书与读书的意义是一样。记得小时侯上学时,二种叫法都没问题,路上见到熟人打个招呼,用你去念书或你去读书,意思并无区别。
当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工作后,语句的表达就有所差异了。念书是学了多少知识,而读书就不再受规限,可读可不读,纯粹是个人意愿,这是两者之间的不同。
每每在空余时间阅读,大多数人以“我喜欢读书”作为一种爱好,但不会再以“我喜欢念书”作表达。前一句是现代式,后一句是过去式。再比如;我去图书馆读书,就不能说;我去图书馆念书,语法上,因环境不一而产生了本质的变化。
细细分析,念书似乎和念经一样,不为功利而学,只求品德修身而行。在这里了解和学习知识为了探索世界,通晓古今,感悟人生真谛,体验生命极致。无为而为,是佛道所追求的悟性智慧!这里的学经致世,创造财富,是指创造让世人立足天地,洗心革面的精神财富。而读书似乎和论战一样,舌枪唇剑,学知识为功名利禄为生存而勇猛精进,类似于职业教育,读书为立足时代,为生存而学习一技之长,为求仕途,或一师之长立足社会。所有读书的目的为立足社会服务生活。这和儒家社会道德准则很切合。读书就是读孔孟之道的圣贤书,在仁义礼智信的纲常之上建功立业,求得功名利禄。
读书比念书更为急功近利,目的性强。念书只求心安理得,感悟宇宙生命的过程,似乎不闻人间烟火,享受精神体验的内在悦动。甘于清贫物质,简朴生活,悟大道于小生活,安静乐道,宁静致远。而读书则不必去体验求知探索的过程,只为了立竿见影的目的结果,谋权求富,升官发财。所以智高者求道,安身立命于道,以仁义行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智若愚,内圣而外王!其实,我们读书很有限,而囿于功名利禄而无法抵达圣域。而心心念念于天地之间无字天书。我们的境界更高一维,与宇宙天地为伍。以谋万世之才理今世纷繁之事,别有一番别致风景。
念书,只是识字,可以看书,看报,看小说,写书,写信,写文章,赚钱赚名赚地位,但只是个翻书人,无法化文字中的微言大义成为自己的内在涵养,念再多的书,赚再多的钱,也都是一时的,很难是万世。即便以后能够留名青史,也会沦落为谈资。读书,与念书不同,贵在吸取书中的营养,化为己身,可以写不出锦绣华章,可以成不了庙堂重臣,也不能富甲一方,甚至终其一生,也只是读了一本书,但是其一言一行,足以为万世法。
每每在空余时间阅读,大多数人以“我喜欢读书”作为一种爱好,但不会再以“我喜欢念书”作表达。前一句是现代式,后一句是过去式。再比如;我去图书馆读书,就不能说;我去图书馆念书,语法上,因环境不一而产生了本质的变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论字与标点符号,或是一条句子,不同的“语气”所表达意思就不一样,那么,念书与读书,在特定的氛围里,当然,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因此就出现了既同既不同的现象。
记得家里老一辈的人都爱说念书,每次去上学,奶奶爷爷的总是叮嘱我要好好念书。其实,在他们那辈人的意识里“念书”就是识字。可如今“读书”不一样了,读书一个“读”字大有学问,它需要你在念字的同时还要领悟语言的要义,明白句子的意思,体会书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觉得念书和读书还是有区别的,希望我们都做读书人,不要做念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