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为实的世界大家都很好理解,理解最深入研究最透彻的人恐怕就是那些科研人员了。对于“虚无缥缈"的另一半世界,我们可是不得其门而入呀?庄子曾经讲过一个寓言故事:南海的帝王叫做倏,北海的帝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混沌。南海和北海的帝王时常来混沌这里聊天,混沌每次都是热情款待。时间一长,为了感谢混沌的盛情,南海和北海的帝王商量好,将要给生来就没有七窍的混沌开凿出七窍,好让他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于是他俩给混沌开始凿起了七窍,一天一窍连续凿了七天,七窍凿好了,混沌卒。
要读懂《道德经》,需要着重四个字:道法自然。一边读经,一边结合自然规律去体味,必然会有所领悟。因为就连圣经上都说: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籍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道德经》中的“道”与《圣经》中的“神”只是“名”的不同,实质上是一样的。区别在于《道德经》是以古文的形式流传,文字相对精炼难懂;而《圣经》则是以白话文的形式流传,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读懂。就如这“道法自然”,简简单单四个字,就总结了好几句《圣经》才能说明白的理。
初学者,最开始应该直接读道家最经典的《道德经》,熟读《道德经》是理解道家思想,了解道家文化最基本也是最快捷的方式。怎么读呢?从《德经》的中间部分开始读初学者最好不要从《道经》的第一章开始读,虽然《道经》的第一章是整本《道德经》的叙论篇,但是,极少有人把这一章读懂了的,这一章读偏差了的太多了;这一章读偏差了,对整本《道德经》的解读会导入歧途。只有把后面比较浅显易懂的篇章读懂了,再回过头来读前面《道经》篇章是有极大帮助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就是老子让人们领略到的他的那个大道,它是其大无外、其细无内的一种状态,我们又该怎样去说清它呢?还好我们人类进化的已经比较完善了。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这个宇宙了解这个世界,目前来看地话,好象只有我们人类能够做到。
道家文化研究了人的养,生,长,老,病,死,等很多系统,但都离不开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以及与星象的螎合,可谓探索穷尽天地之理,而归总为道藏,其价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虽然有些现在认为是迷信的部分可以不论,但是其优秀之处是透彻了人类奋斗的终极目标是以道为规,即世界大同,天下为公,这是人类最早有如此高境界的世界观,在全人类文明中有几家?
感觉看见了一片新的天地,与现在从小到大所学的源于西方科学思维体系不同,道家观察世界的方法是中国古代人特有的朴素唯物辩证法,虽然感觉它好像一千多年没有发展过了,但是我还是能感觉到这种思想里有一种被人们所遗忘的宝藏,这宝藏有一种可以让中华民族重新站在世界之巅的力量。我曾经在想,如果道家的思想被古人发展完善,世界上或许会多一种科学的思维体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