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小二”是指古时候饭店、旅店里的服务员,那么,为什么要称他们为“店小二”呢? 在旧社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只有上了学才有学名,一旦做了官也就有了官名。但是,普通百姓家能够上学或当官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没有这个机会。因此,他们的名字多是用行辈或者父母年龄合算一个数目作为称呼。如明代常遇春的曾祖父叫“五四”,二哥叫“重六”三哥叫“重七”,他本人叫“重八”。古代酒店或旅店里的服务员,很显然都是老百姓,所以,人们也要给他们取一个数目符号用来称呼。当家老板是理所当然的“店老大”,这些服务员也就随之被人们称之为:“店小二”了。 在北京,亦指“小瓶二锅头”的简称
因为在很久以前,穷苦人家大多不识字,也不会起什么名字,因此他们的名字多用数字来称呼。这个习惯甚至延伸到了现在,某些穷苦山沟里的人,也许仍然会用自己在家中的排行来做自己的名字。
而在那个时候,开店的人被当做店里的老大,那么当做伙计的人,自然就是店里的老二,也有人为了表达自己对店小二的尊敬,叫店小二是“二老板”,不过更多的人还是简称对方为“店小二”,因此“店小二”的称呼就这么流传开来了。
这就是店小二的由来。
除了店小二以外,古代对服务员的称呼还有伙计、堂倌、酒保等,而伙计的由来,则是因为古代食肆常常叫做某记,进来的帮佣是“伙”,连起来叫,就叫伙计。不过现在有些地方称呼兄弟友人也叫做伙计。堂倌则更简单了,跑堂的倌人,就是堂倌么。酒保,则是因为有书中记载,“贫困,卖庸于齐,作酒家保。”酒保这个称呼,就这么流传开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