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贾樟柯是电影诗人。就从诗意方面简单说两句吧。我认为,这个称呼中是有多贾樟柯从庸常生活中找到诗意灵光的赞美。就以他的《小武》为例。小武是个小偷,上车逃票,售票员让他买票,他说他是警察。贾樟柯在展示小武上车时,让观众看到了小武手臂上有纹身。这个纹身是江湖闲散人员的标志,也是一种非主流的诗意。小武不会唱歌,不会说情话。和妹子约会时,会用打火机放歌,给妹子听。这也是底层的诗意。寻常生活中的人,并非每个人都多才多艺,有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情感。贾樟柯发现了这一点,也源自于他在生活中敏锐的故事捕捉能力。有一次贾樟柯从汾阳到北京的路途上,看到一则新闻东北少年抢劫案,抢劫之前知道自己此去会凶多吉少,给母亲写信,又不知道怎么下笔,于是抄了《任逍遥》的歌词,算是给母亲的心里话。贾樟柯被这个故事吸引,下车就去听这首歌。他猜测,一定是“英雄莫问出身太淡薄”打动了少年。后来,他拍了一部电影,叫《任逍遥》。
贾樟柯的叙事沉静和不张扬,从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一拓展;与现代虚无主义相比,贾樟柯更是从不故弄玄虚,倾力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调。 如何切入现实对很多导演来说困难重重,贾樟柯却举重若轻,这来源于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心态,总是能找到自己的方式重构历史的记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导演也都爱讲江湖故事。比如吴宇森的《喋血双雄》、李安的《卧虎藏龙》,以及在《江湖儿女》中出现过的周润发主演的《英雄好汉》等。在贾樟柯之前,很多人心中的江湖是香港电影中呈现的江湖,以暴力美学见长。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而贾樟柯镜头下的江湖,则聚集了一群情义至上的人,他们极度重视传承与守信,他们有着更加波澜起伏的爱恨情仇。
小人物与大时代 挣扎与无奈 渴望被爱与自我放逐 救赎与原罪
贾的电影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角。发出了另外一种声音。生活不光是真善美。也有假恶丑。
贾樟柯就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切开现代社会光鲜亮丽的皮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