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科幻片市场,无论是国内还是世界,都属于“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领域。换言之,科幻片的目标观众非常多,但对电影本身的质量要求也偏高。就像《美队》《妇联》等等都有庞大的漫画观众保票房,但我们能称得上全民皆知的科幻IP数来数去就那几个,如《三体》。而这类小说又很难改编成电影,拍连续剧还差不多。
毫无疑问,科幻电影在整个全球电影市场是有一席之地的,甚至占很大的比例。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大投资,大制作,高票房。光是漫威旗下的电影就占了四部,这在电影史上绝对算得上是奇迹。而且漫威的电影估计大家都看过,从最初的《美国队长》,到现在的《复仇者联盟》,我自己就看了不下十遍了,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与欧美、日本等科幻工业成熟国家相比,中国科幻土壤尚薄,虽然前有刘慈欣的《三体》一举拿下雨果奖,后有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在大众舆论中引发热议,但科幻文化在中国仍然相对小众,而缺少类型化产品的中国电影产业,对于科幻题材则一直抱有期望。
中国电影要想在未来几年的类型创作和市场层面获得突破,科幻电影显然已经成为下一个热点。但是,中国科幻电影除了文本层面的创作外,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如何在视觉层面获得认可,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悬念。
制片成本高的科幻片质量相对要好。中国的科幻电影发展,一定要沉下心来,首先从中低成本的制作开始,开发出优秀的剧本,将产业打磨圆熟,做出一些质量上乘的片子来,然后再搞大制作。
我觉得中国电影市场又是世界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间接导致了国产电影的繁荣景象。所以说,科幻电影还是要看外国的,中国的制作都没有那种大片即视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