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黔驴技穷”这事儿吧~我可以说,不光是超级英雄电影,很多商业片都是一个套路:主角生活不如意--主角发现自己不是普通人--迷茫期(或者叛逆或者窝囊)--获得导师指引--找到同盟/敌人--经历磨难--获得力量--打败大魔王
同学们仔细想想,大多数电影不都是这个套路吗,什么哈利波特,绿野仙踪,蜘蛛侠……你能说他们都不好看吗?每个人拿到一间毛坯房不都会装饰成不同的样子嘛!谷阿莫也曾经曰过:一个完美爱情故事的流程就是交往分手复合结婚生子。其实天下电影框架都差不多……
其次,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我们为什么会进电影院看电影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电影院有更好的观影体验啊!电影院和家庭影院观影体验差别最大的片子,往往就是动作片,超能片,3D IMAX。看个文艺片哪里不能看啊,但是去影院看超级英雄,就是更刺激,更精彩,就是爽啊!
最后,从制片方角度来说,超级英雄电影确实是圈钱利器。第一,他的目标人群就是最愿意走进电影院的年轻人,以及一个人能拉一家人进影院的小盆友,票房首先有保障了;第二,这种电影最适合拍系列片,打完一个怪还有一个怪,死了一个队友又来一个队友,敌敌友友无穷匮也(并且总有人买账);第三,好出周边(并且总有人买账)
综上,好莱坞不是黔驴技穷,而是消费者就吃这一套。
美漫超级英雄最近几年是火,但也只是好莱坞大卖势力中的一股而已。
就最近五年的年度前十来说吧,
超级英雄每年有1到3部入榜,不过考虑到每年的美漫作品其实也就那么几部,所以这个成功率是很高的。
一线动画大厂的作品成功率也是很高的,虽然2011年只有1部作品上榜(那年梦工厂的功夫熊猫2仆街了),显得有些颓势,但随后几年每年都有2到3部动画作品杀进前十。特别是2013年和2015年动画片表现都很优异,今年可能有3部动画片北美破3亿,简直盛世。
YA大作年年上榜,暮光和接棒的饥饿游戏。估计饥饿游戏结束后就没有YA作品能杀进前十了(但愿吧)
美帝对魔幻作品的需求也是很稳定的,哈利波特完结后,中间有一年几乎断档,只能拿暮光来充数。但最近三年迪士尼的真人童话系列开始稳定收割了,并且以后几年每年都会有新作推出。
超级英雄只是一个外壳,其内在仍然是类型片,警匪,魔幻,科幻,喜剧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兰博,哈里,终结者,麦克莱恩,乃至素鸡里的众位主角又何尝不是超级英雄呢?他们同样行侠仗义(或是打击罪犯或是为了某种正义的目的行不正义的事),只不过他们缺乏超级英雄一个典型特征:面具和双重身份。但他们的属性目的和行为与超级英雄并无二致。
传统上认为超级英雄都是基于漫画改编,一提到美漫大部分人都会想到超级英雄,然而超级英雄只是美漫的一部分。12,13年的美漫销量年冠都是行尸走肉,14年星战漫画重新发行当即24小时365天吊打各类超级英雄。扯远了
另外,这类电影兴盛的另一个原因是电影技术的进步,这个就不扯了
电影漫画游戏三位一体 我倒觉得他们的套路越来越炉火纯青了 你觉得俗套 可人家的票房(漫威)就是不见低 你说气人不气人 ip已经深入人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