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大本营》并不是一个讨喜的节目,虽然她是大陆唯一能延续十八年的综艺。一直以来《快乐大本营》身上的标签都是“脑残”,“弱智”,“神经”等,仿佛看《快乐大本营》就是低智商的标志。《快乐大本营》确实没什么文化性,请的嘉宾全是娱乐明星,网络红人,节目内容全是非常简单的打打闹闹的小游戏,和“文化”,“深度”这些完全不挨边。
可那又怎么样
呢?这就是她的定位啊!就像《百家讲坛》的定位是喜欢文化有深度的中青年,《晓松奇谈》的定位是喜欢涉猎历史文化趣事的青少年一样,《快乐大本营》的定位本来就是喜欢娱乐,喜欢帅哥美女,不追求文化的中小学生啊!如果你喜欢有文化深度的节目大可以去看《百家讲坛》,如果你喜欢有深度又兼具搞笑的大可以去看《奇葩说》(这句话和‘不满中国的现状那你就去美国啊,太平洋又没加盖!’那句话是本质不同的,说出那句话的人真的是很愚蠢的。)何必去苛责一个本来就没把文化当成追求的综艺说她没文化呢?
我想《快乐大本营》的制片人听到这些批评一定很莫名其妙,我本来就没想做一个文化节目啊!我们可以客观地评价说《快乐大本营》确实不具备文化性,但把不具备文化性当成一个批评点是没道理的。我想在中小学生中肯定也有小部分人喜欢看《百家讲坛》的,如果大部分中小学生批评《百家讲坛》没娱乐性,不搞笑,批评看《百家讲坛》的同龄人没童心,都是脑残,我们肯定觉得这种批评很奇怪,但我们有些成年人批评《快乐大本营》没文化,不深刻,难道不是同样的奇怪吗?《快乐大本营》没做违法的内容,不触犯法律,《快乐大本营》没宣传什么错误价值观,不触犯道德,既然法律和道德都没有触犯,那我们为什么非要如此苛刻地去指责她呢?其实仅仅是因为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喜好,于是每个节目的定位都不同而已。一句话,《快乐大本营》的定位是不应受指责的,因为中小学生也有看自己喜欢的节目的权利,既然定位不受指责,那根据这个定位所做出的效果又为何要被指责呢?
长寿的综艺节目,今年居然是第二十年了。
就冲着这个,都要赞叹一下了。一直不是这个节目的粉丝,但这么多年,也会经常看这个节目。时断时看,居然一起陪伴了20年,说起来应该感慨啊。23333这个节目造星水平还是高的,很多新星从这里开始自己的首秀,开启自己的走红之旅,也见证这么多年流行的变迁和娱乐、影视圈人员的更迭,明星们潮起潮落,主持人却是不倒翁,长青树。何老师是这个节目的根基,他的主持功力真是炉火纯青,而且为人很温暖,主持见人品,一直很喜欢他。现在,有感兴趣的嘉宾的时候,会看一看,但游戏环节趣味性很低,不太爱看了。一个综艺想要长青,总要有亮点,有招人的地方,只靠情怀和个别明星效应,肯定是不行的。但愿这节目依然精彩,能再来20来,估计就是一部娱乐圈编年史了。
带来好多欢乐啊,5带来好多欢乐啊,5带来好多欢乐啊,5带来好多欢乐啊,5
个人把一个节目做了这么多年真的挺不容易得感觉(虽然我现在早就不看这个)除了爱豆去的时候会看看
后来觉得没那么多欢乐也没那么多笑点了,最惊喜的是隔了很久打开电视打开快乐大本营发现吴昕好像瘦了好多也自信好多,变好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