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解,楷书和行书,即超越最一般的简单几何笔画,用较生动的笔画来架构文字,但生动、活泼、跳跃中又如一地贯彻着若干规则,这样的字,是上乘。但是,请注意但是。如果功夫不到家,光活泼了,光生动了,而没有功力驾驭在一定的规则内,放眼望去就会显得不整齐。好的音乐不太会是极简单的规律重复,话说这似乎也是卡农受到攻击的原因之一。然而好的音乐也一定有一些规则的制约,将音符规整在一定的框架内。而旋律简单,规律重复的歌曲,则朗朗上口,如网络歌曲。虽然这样未必逼格高,但特别容易被人的最一般审美习惯、审美本能接受。限于主题篇幅,原因不详述。因此考试既然不是书法比赛,每个人适合选择什么自然可以得出各自的结论了。请使用类似宋体之类的字体。即:横平竖直,简单整齐。从宏观上看:字的间隙、行的间距要一致;所有字的横和竖的倾斜度都一致 (最好就垂直水平) 。如此,从整体看,卷面就会显得整齐,从而好看。从微观看:每个字内部的架构要合理,首先是字的布局,上下结构的不要头重脚轻,左右结构的字要弱重适宜(如:“结”,左边要占窄些,右边要占宽些);然后是注意“字面”,有时候已经注意把握每个字的大小一致,但写出来以后整体效果仍然不如意,就是因为字面大小没注意。对于放射性的字,如:“大”,可以写得距离虚拟的写字方格边框略近,而封闭型的字,如:“国”,则反之。这样每个字在视觉上的大小会更统一。最后是一些细节,例如“月”,其中的两横要保证在三等分位置,自然就符合一般审美要求,小时候我们练字,因为所处学习阶段原因,老师对单个字的强调原因以及本身有字格来规制字的大小、间距、行距等原因,我们更多纠结于单个字的书写,而忽略整段文字的把握。于是,我们容易将头埋得越来越低,使单个字在我们的视野中所占比例更大,对单个字的把握能力更好。但为了题主所说的情况,建议从整段来把握文字。因此,把头抬高一点,让我们的视野能掌控整段文字,这样,字的大小、字距、行距就更容易保持适当一致。少修改,尤其是大段的。如果修改,修改符号也要遵守前述规律。慎重选择书写用笔。刚写的字不要让手碰到弄花了。
第一要清晰。首先在字体上,以楷书为主,不要写草书,可以稍微有一点点连笔。其次在字符间距上,不能太紧,这个非常重要!太挤了就看不清楚,而且相互之间笔画会打架。如果阅卷老师答案都看不清,分数是不可能上去的。所以拉开字和字之间的距离。然后在字号上,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想要练好这个,可以用作文纸,就是语文试卷后面的方格纸。如果太小了,看不清。要是太大了,影响整体布局,而且挤满了格子,像肥肉挤满了眼。第二点工整。很多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写字的时候笔画写的过度。比如“师”这个字,那一竖一定写很长的托到下一格。或者像“便”的单人旁,一定要写的很突出,画到上一行。成功的“成”,一个钩要跨两格,还觉得这样很潇洒,很帅气。这就导致了,整体上的不工整。
字迹清晰易辩是第一要务,如果太草太乱,要去猜你写的是什么字,阅卷人会火大,后果自知了;第二行间距要大一些,看了上一行容易找到下一行;第三就是想好再写,尽量不要做太多涂改。至于字好字坏不是重点,毕竟不是考书法,易读是最重要的,我就改过一张考研卷,考生答题的时候用尺子放在行的下面,这样写的字每行排列特别整齐,改起来赏心悦目,于是分数不由自主地高给了几分。笔画不要写的太过度。做到这一点,字就工整了,一定要收住自己的笔画。耐心,一笔一画的写。最后是让阅卷老师看的舒服。一定小涂改,如果要改,也不要涂成黑色的点,可以在你要划去的字上,画两条跟格子平行的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