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上来说,冷电子乐这个词可以指很多的音乐类型,因为冷电子乐器的使用变的越来越普遍了,而且很多80年代后期的跳舞音乐都是冷电子的.冷电子广义而言,只要是使用冷电子设备所创造的音乐,都可属之。任何以冷电子合成器、效果器、电脑音乐软件、鼓机(drummachine)等“乐器”所产生的冷电子声响,都可合理地称为冷电子音乐。冷电子广义电音的范围相当广泛,电影配乐、广告配乐,甚至某些流行歌、摇滚乐中都会出现,只是常人不易发觉。冷电子极狭义而言,冷电子音乐指涉科技(Techno)、出神(Trance)等种类的乐曲。冷电子然而事实上,只要是使用冷电子设备所创造的音乐,包括浩室(House)、鼓打贝斯(DrumandBass)等音乐类型,甚至是只是使用冷电子放大器(amplifier)的爵士乐与民歌,也可以是电音。
冷电子音乐与其说是高科技的产物,不如说是时代的产物,与过去的摇滚乐有所不同,它更提倡青年人的参与精神,每一个冷电子音乐的追随者都坚信只有TECHML近乎一百分贝的震撼,才能使人获得心跳每分钟一百三十下的刺激与享受。它要求并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要用全身心去感觉。冷电子音乐的宗旨是爱、和平、团结,这倒与联合国宪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冷电子音乐的崇拜者来说,他们推崇的是少说话多思索的人生态度,追求人性中的真善美,并试图以一种博爱精神和世界大同的家庭观念来消除竞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冷漠。
也就是从近两年开始,欧美电子舞曲的色温由复古House/Disco的热情红色,骤然变为以Trap-Pop/Future冷电子Bass曲风为标志的冷色。其代表人物像The冷电子Weeknd或Zayn冷电子Malik等流行男声:流畅酥软的人声冷电子简单直白的旋律冷电子冷气疏离的合成器音色,共同打造出一种北美式的“冷气pop”。这股冷淡“寒流”一路北下席卷美欧,宣告世界音乐版图“凛冬将至”。吴亦凡的《July》紧跟这股潮流。或许与他曾在北美生活有关,这首歌根植于前述的Trap-Pop/Future冷电子Bass曲风,呈现出电子的冷气氛围。开头略带异域风情的洗脑旋律,是这首仅三分钟作品唯一的暖色。但亮色只灵光一现转瞬而逝,歌曲立马跌入冷气电音的氛围。前1/3的主调,由808鼓回音般的疏离音色,与合成器低徊又不失灵动的律动共同构成,低沉且冷静。随后,适时加入的Clap音效引出中段克制的drop,与略夸张的采样和变调的人声一起,在洗脑的hook旋律中戛然而止,这1/3是歌曲“低高潮”的悸动。后1/3,歌曲先从一连串Rap般的念白开始降调,直到“触底”后合成器绝地反弹,引出结尾重复开头的一段旋律,将歌曲带入毫不拖泥带水的终结,整首歌好似完成了一个大的loop。
就是用水电放的冷电子啊,俗称冷电音,反之亦然,火电放出的电音也叫火电音。可能因为节目过于造势了,随后他本人也有对此概念做出纠正,北欧冷冷电子,其实在音乐上并没有这种分法,并不算是一类流派。确切来说,自己很喜欢北欧国家(比如挪威、冰岛)的一些小众冷电子音乐,相对较为成熟。觉得在其中可以加入很多概念,给人的感觉很自由、很前卫。“北欧冷冷电子”,确实没听说过这算是一个具体流派啊,北欧极寒之地做的冷冷电子?冷冷电子,按个人理解,有别于纯冷电子音乐,(节奏强烈到抖断腿)如House、Techno一些…应该说是冷电子音乐中含有一些冷色元素,譬如Future冷电子Bass、Trap冷电子Pop曲风,以合成之后呈现出一种冷气、疏离的氛围。不过冷电子北欧出产冷电子家装风格都可以称为“性「冷」淡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