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要从两方面说起,第一就是历史原因,因为在很早之前唱片是收到技术影响的,他们不能够录制太长时间的这种音乐唱片,受到技术手段的影响,只能录制五分钟以内的音乐,而且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说现在人们会有这种审美疲劳,唱歌曲基本上都是一段歌词,弹一段歌词,如果唱的次数太多了,或者太长了,就会影响人们的听歌的一种体验,人们就会感到厌烦。所以正常的将歌曲控制在三到四分钟,有两到三个歌曲的小高潮,就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事情,需要了太长的时间,反而不利于歌曲的这种更好的普及,而且时间太长的话,歌手唱歌也会感觉到疲惫,影响声带的发声。
这个时间长度是听众最容易接受的, 既不会因为曲子太短扫兴,也不会因为曲子太长而分散注意力。其实,这个时间长度的来源是因为歌曲最初被刻录在黑胶唱片里面的,而一张黑胶唱片也就只能储存四分钟左右的歌曲时长。虽然后来科技的进步,歌曲可以烧录更长时间,但研究发现三到五分钟是听众最能接受的,所以一直沿用下来了。
我个人感觉时间在三分半到四分半左右主要是因为一首旋律和基调,它都是要保持一致的,但是如果是一直这么一个旋律的话,人听的时间久了又会觉得厌烦,但是听的时间如果太短的话又觉得不过瘾,所以三分半到四分半应该是最好的一个度了。
其实和时间没什么关系,三分多四分钟只是巧合。我写过六分钟的歌曲,不是因为我一定要写那么长,是因为速度慢,把要表达的表达完之后发现太长了。为什么我会觉得六分钟太长了,因为这从心理学上考虑是超过了人的集中注意力的极限。
这个时间长度是被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范围,比如像我吧,时间太短了,感觉听不够或者说歌不太完整,不好听,时间过长的,没有耐心,一般放到一半就不听课,或者是一看到时间的长度就直接放弃不听了。大多数人应该都是这样的吧。
现在的歌曲大部分都是唱两段,主歌和副歌部分,时间分配大概是1/3和2/3,前面一种抛砖引玉的感觉,后面听起来才是酣畅淋漓的意境。一般后面也好听。太长了觉得乏味太短了还意犹未尽。也是前人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吧。






